對于海底撈而言,這是一個看似痛苦卻又不得不做的決定。
一周前,海底撈發(fā)布公告,決定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關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對較低及經營業(yè)績不如預期的海底撈門店,并強調公司不會裁員,將妥善安頓相關門店及管理層。
海底撈目前擁有門店數量是1597家,關閉300家就是關停20%的門店,這在連鎖行業(yè),并非小事。而這則消息也很快登陸各大平臺的熱搜,同時也引發(fā)網友們的熱議。
一些網友表示,人均150元的海底撈早就應該關店,不僅價格貴,產品沒有特色,就連核心競爭力的服務也過頭,讓消費者在就餐時會有壓迫感。當然,也有一部分網友力挺海底撈,覺得其服務一如既往的好。
消費者不同聲音的反饋,也僅能作為企業(yè)決策和改進服務的參考,并非決定性的因素。
但海底撈的關店決策卻非突然,在此前就有征兆。今年6月,公司創(chuàng)始人張勇在一次交流會上表示,過去的一年,海底撈大舉擴張存在戰(zhàn)略上的失誤,盲目自信,導致業(yè)績下滑。
縱觀海底撈創(chuàng)立的26年間,取得過不少輝煌的成績,一本“海底撈你學不會”更將其奉上餐飲業(yè)神壇,拿下“火鍋第一股”頭銜后,在資本市場也是一路攀升,成為行業(yè)標桿企業(yè)。
也許在市場上升期或品牌快速發(fā)展時,外界和內部會忽視甚至忽略一些隱患,只有當經濟下行、市場或行業(yè)走下坡路時,那些被市場增長所掩蓋的問題才會逐漸暴露。
當然,關店止損并不一定是錯誤的決定,但卻是為過去的決策和戰(zhàn)略失誤埋單。
目前看,關店止損也許能為海底撈減輕壓力,有更多靈活操作的空間。但運營效率下降、業(yè)績下滑、口碑兩極分化、市值蒸發(fā)是海底撈面臨的難題。同時,靠擴充茶飲和酒品類等提高服務和增加營收。
海底撈的現狀或許只是火鍋餐飲行業(yè)的縮影。
1
海底撈跌入海底?
在海底撈的這份公告里,將關店原因敘述的非常直白:公司在2019年制定的快速擴張決策導致的。相較其他行業(yè)以一句“勞動密集型”將鍋甩給市場,或者甩給投資人而言,海底撈的解釋宛如一股清流。
過去的半年中,海底撈無疑是擴張最“瘋狂”的餐飲企業(yè)。去年6月,張勇判斷疫情3個月后就會結束,并拍板作出“逆勢擴張”的決策,隨后的一年中,海底撈新增544家門店,平均每天開店1.5家。
海底撈的瘋狂與同為餐飲行業(yè)的其他企業(yè)形成鮮明的對比。
彼時,西貝老板賈國龍正為枯竭的現金流向各路投資人和市場“哭窮”,大部分的餐飲連鎖企業(yè)也在疫情期間選擇“保命”,停止擴張。
在張勇做出要擴張的決策時,迅速燃起資本市場對其的關注。2021年2月,海底撈一度創(chuàng)下85.75港元/股的紀錄,總市值接近4700億港元,市盈率更是達到令人瞠目的780倍,被不少投資人直接視為“火鍋中的茅臺”。
但在今年3月發(fā)布的2020年財報,又給了資本市場一針鎮(zhèn)定劑。
財報顯示,2020年海底撈門店數量比2019年增長68%,海底撈每年新增門店分別為99、193、302家,基本以60%~70%左右的增速擴張。與此同時,消費者并沒有給予同樣的熱情回饋給海底撈。
2020年財報顯示,海底撈集團全年收入286億元,同比增長7.8%;凈利潤為3.09億元,同比下降86.8%,營收是2016年的4倍,但凈利潤不及該年的一半。對比海底撈在2018和2019年16.46億元和23.45億元的凈利潤,更是大有不如。在2018年、2019年,海底撈的營收分別為170億元和266億元。
財報不及預期后,海底撈管理層對此進行解釋,疫情對整個行業(yè)影響巨大,年內集團利潤出現大幅下滑,暴露了管理短板和應對能力不足的缺陷,管理層會進行深刻反思。
今年8月,海底撈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財報,海底撈營業(yè)收入200.94億元,比去年同一時期上漲105.9%,用半年的時間已經要超過去年全年286.1億元的營收。
這算是一個好看的數字,但營收的增加更多是攤子變大之后帶來的。
從盈利角度看,海底撈上半年凈利潤是9650萬,和去年上半年虧損的9.65億元比起來,盡管扭虧為盈,但和去年全年凈利潤的3.093億元相比,同樣有所不如。
凈利潤下滑是無法掩蓋的事實,而最大的影響因素是翻臺率,2018年海底撈是5次/天,2020年降低到3.5次/天,2021年上半年只有3次/天。
總體收入提高,但盈利能力下降,就是來自于每桌能帶來的利潤下滑,盡管對比火鍋行業(yè)平均2.25的翻臺率,海底撈依然是強者,但從數據比對,海底撈的天花板已清晰可見。
此外,海底撈股價的表現也不理想——截至11月5日收盤,其股價已跌至21港元/股,不及最高點的1/4,市值蒸發(fā)超過3600億港元。
2
海底撈的內憂、外患
在本次海底撈發(fā)布的公告中,給出了四個因為快速擴張導致的問題,分別為:部分門店選址出現失誤;優(yōu)秀店經理數量不足;各級管理人員無法理解且疲于奔命的組織結構變革;以及過去信任KPI指標。
快速開店背后,門店質量的問題也容易顯現。
首先,從選址來說。疫情過后,海底撈進入不少城市,其中不乏客流量一般的商業(yè)中心。一位餐飲連鎖負責人告訴《靈獸》,趁著疫情期間,不少餐飲關店,海底撈撿漏不少。
眾所周知,選址對于餐飲、零售企業(yè)的重要性,這直接決定了客流量。餐飲巨頭布局門店時,都有專門的團隊通過模型和大數據去決定其位置,而高速擴張時期,參考的數據范圍會進一步放大,這其中或許會出現一些門店選址偏差,但近300家門店的關閉就無法用數據偏差來解讀了。
在過去,海底撈細致打磨經營模式和效率的那幾年,是商業(yè)綜合體眼中的餐飲寵兒,自帶招商屬性。
上述餐飲連鎖的負責人還稱,曾經的商業(yè)綜合體在招商時,很青睞海底撈,甚至降低入駐門檻和租金,就為了能讓海底撈帶來流量,這兩年明顯熱度降低了,反而是一些新型的消費品牌更受青睞。
其次,從海底撈的連鎖模式來看,無論是門店復制,還是人員培訓早已成熟。大舉擴張500多家門店,相比其他行業(yè)和玩家而言,正是因為成熟,擴張的速度也會更快。在市場不好時,也比其他行業(yè)玩家更慘,遇到的挫折更大。
海底撈給出的原因之一是“優(yōu)秀的經理數量不足”。
在疫情后的擴張時期,海底撈開啟了全民拓店,每個員工都可以找店,輸入平臺系統(tǒng),系統(tǒng)評估可行性后再詳與甲方談商務,簽訂合同后誰找的店誰拿獎金。
這一改變引發(fā)不少海底撈的員工爆料,原本海底撈新員工的培訓時間要6個月,為了開新店,縮短為不足1個月,甚至今天招人,后天就開始獨立看臺,培訓時間的減少,導致海底撈的門店服務水平參差不齊。
同樣,店長也是如此,晉升店長的時間也大為縮短,導致各個新開設的門店管理水平相差甚大。這也是為何海底撈近年來頻頻引發(fā)網友的吐槽,服務和口碑更是出現兩極分化的原因。
一直以來,海底撈“逆天”服務的背后,正是擁有完善的人才激勵和人才培養(yǎng)。在順勢擴張期間,海底撈并非松懈對人才的管理,不斷優(yōu)化海底撈學習發(fā)展中心,培養(yǎng)餐飲職業(yè)經理人,強化核心競爭力。
而如今,海底撈的公告中,直接將關店的鍋甩給經理和高層管理,這不免有些牽強?;蛟S一個優(yōu)秀的店長可以成就一家門店,但又能有多大能力影響海底撈的業(yè)績呢?更何況,300家門店的“落寞”不應該同時是300個店長的責任。
當然,海底撈關店除了“內憂”外,“外患”因素也不少。
3
海底撈的未來
海底撈關店并非個例。
在今年8月的時候,呷哺呷哺也被爆出關閉200家虧損門店,這一數字相較總共1061家門店而言,占比近20%。當時,呷哺給出的關店原因與海底撈有相同之處,一方面是部分門店存在選址錯誤,另一方面是管理層人事變動。
火鍋界的頂流品牌相繼做了關店決策,關閉低效率門店,并非偶然事件。
近些年,火鍋因菜品標準、工藝簡單、復制性強等特點,成為創(chuàng)業(yè)者和投資人都青睞的餐飲品類,今年從1月到9月,火鍋企業(yè)注冊數量就達到了50762家,其中不乏新銳和相關食材品牌。
比如今年2月,懶熊火鍋完成A輪融資;6月,巴奴火鍋拿到5億融資;8月,周師兄同樣拿到A論融資,而鍋圈食匯(火鍋食材店)在8月拿到D+輪融資,新入局的玩家,一邊攪局市場,一邊對存量市場造成威脅。
盡管火鍋食材超市頗受資本市場的關注,《靈獸》此前預測,疫情過后,居家火鍋消費頻次低、需求并不大、復購率也變低,與火鍋店聚餐相比,還缺少社交屬性,味道和體驗也有一定差距,火鍋食材超市未來恐怕會陷入尷尬的境地。
即便如此,火鍋食材店只要存活一段時間,就會對火鍋市場造成一定影響。而如今疫情的反反復復,也會對海底撈和餐飲火鍋玩家造成陸陸續(xù)續(xù)的影響,尤其是店內的客流持續(xù)受限。
再從市場規(guī)模的數據來看,似乎更為宏觀。
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火鍋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是5295億,2020年因為疫情的影響,下跌20%,打到4246億,到了2021年,回歸到同2019年數據持平。從數據分析,火鍋作為餐飲行業(yè)交易金額最大品牌,增量已達瓶頸。
正因如此,餐飲火鍋品類的存量市場進入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洗牌階段,海底撈和呷哺呷哺相繼做出關店策略也在情理之中,是存量火鍋餐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之一。
那么,如此殘酷的市場競爭下,海底撈的未來會怎樣?
首先,如果關店300家,擺在海底撈面前最直接的困境就是,營收會下滑,并且在公告中稱,關店不涉及裁員,其將在公司集團內部安排相關店門的員工及管理層,人員成本方面也不會有大幅度減輕。
其次,海底撈剩余關店時間還有不到2個月,短期內大規(guī)模關店還會涉及店面租金違約等事宜,尤其是海底撈偏好用長期租約以降低成本,因此,海底撈的支出也會驟然增加。
在營收下滑、成本增長之下,可能對海底撈以后的財報會被波及,進而對股價和市值有所影響。但無論如何,海底撈是“勇敢”的,勇于直面過去戰(zhàn)略錯誤。甚至張勇直言,“作為海底撈的最大股東,我是不抱有希望的,任何企業(yè)都不會持續(xù)增長”。
這句話的背后道出了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必然曲折。
《經濟日報》近日也發(fā)文評論海底撈關店之事。文中稱,海底撈的自我剖析比較客觀。能及時發(fā)現問題,并且敢于冒著被質疑的風險及時止損,企業(yè)至少還有打翻身仗的可能。這就像跑馬拉松的選手發(fā)現鞋帶松了,就停下來把鞋帶系緊一點;發(fā)現跑步的節(jié)奏亂了,就調整一下呼吸,找準節(jié)奏再發(fā)力。
同時,文章強調,其他企業(yè)不必嘲笑正在系鞋帶的海底撈。海底撈走過的彎路,其他企業(yè)未必不會蹈其覆轍。海底撈此時主動關店是刮骨療傷,痛一時,利長久。
當然,海底撈也看清了自己的不足,如今其正站在十字路口。接下來,如果放棄以擴張換增長的規(guī)?;洜I模式,重新追求經營效率,憑借過去的成功經驗,也許海底撈又可以重新獲得消費者和投資人的關注。
海底撈仍是行業(yè)標桿。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靈獸”(ID:lingshouke),作者:十里,36氪經授權發(fā)布。
- 濕地之美|廣州海珠濕地
- (熱點觀察 漫評)美國對歐洲盟友“下狠手”
- 全球微動態(tài)丨德媒文章:政治極化愈演愈烈,美國民主面臨墮落
- 每日觀察!海河觀津丨百萬候鳥來“息”,它們?yōu)楹纹珢郾贝蟾郏?/a>
- 焦點!一起來拍中國空間站!
- 焦點播報: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16例 詳情公布
- 天天快看點丨遼寧匯聚高校校友資源 引青年人才在遼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
- 每日熱文:夢天成功發(fā)射!天空飄來一個字:6
- 環(huán)球最資訊丨長圖丨“院士天團”做優(yōu)“湖南飯”,該是什么味?
- 常益懷等5市州明早有大霧 出行請注意安全
- 環(huán)球動態(tài):11月全省溫高干旱持續(xù)發(fā)展
- 【全球獨家】10月制造業(yè)PMI為49.2% 建筑業(yè)景氣水平較高
- 環(huán)球今日訊!亞馬遜營業(yè)利潤率下降至2% 國內頭部電商或進一步搶占海外市場
- 國家藥監(jiān)局:促進彩色隱形眼鏡生產經營企業(yè)規(guī)范化發(fā)展
- 即時焦點:智慧芽升級科創(chuàng)力評估平臺 累計上線12條產業(yè)技術鏈
- 【世界熱聞】內蒙古啟動人力資源誠信服務示范機構評選
- 環(huán)球觀焦點:內蒙古:這5項職業(yè)資格考試暫停
- 全球熱門:飛天圓夢|靜待夢天,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收官在即
- 飛天圓夢|“夢天”已就位!楊利偉動情講述“初代”航天人故事
- 對標保時捷Taycan?大眾中國功勛蘇偉銘親自下場造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