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當熱搜成為證明一個軟件活著的方式 2021-12-08 07:55:14  來源:36氪

#微信崩了##淘寶崩了# #豆瓣崩了# #小紅書崩了# #微博崩了#……

熱搜上隔三岔五就會出現(xiàn)xx軟件崩潰的熱搜詞條,軟件用戶越多,熱搜排名就越靠前。表面上看起來這是軟件或運營的某種bug,并不光彩,但能夠上熱搜起碼證明它還活著。

一些用戶甚至在使用軟件時會下意識地“遇事不決先上微博搜一搜”,一看果真大家都崩了,那便可以斷定不是家里網(wǎng)絡的問題。

久而久之,軟件卡崩還能起到助力營銷的作用,比如11月2日晚#騰訊視頻崩了#,不少追《斛珠夫人》和《良言寫意》的粉絲直接默認為這是由于劇太火看的人太多所致。同樣的聯(lián)想在愛奇藝身上也發(fā)生過,那是9月份《一生一世》播出時。至于#優(yōu)酷崩了#這個話題近期沒有上過熱搜,原因嘛見仁見智。

雙十一前后,#淘寶崩了# #喵糖崩了#也登上過熱搜,這個時候大家更加容易默認是由于短時間內(nèi)涌入用戶太多所致。畢竟總不能賴程序員或者阿里云不行,專業(yè)的事,咱也不懂。

據(jù)微博歷史熱搜統(tǒng)計,2021年過去的11個月,因為# xx崩了#上熱搜的軟件詞條有77個,下半年呈上升趨勢,微信和淘寶都是在下半年登上熱搜。而2020年全年,相關熱搜詞條為37個,2019年全年才5個。

數(shù)據(jù)來源:微博歷史熱搜(時間:2021年1-11月)

熱搜最多的11月份則有相關詞條16個,平均下來兩天1個,字節(jié)系、騰訊系和淘系輪番搶位,好不熱鬧。

即使不看數(shù)據(jù),經(jīng)常刷微博的也會有類似的印象,#某某軟件崩了#是近兩年才開始頻繁出現(xiàn)的詞條。到底是微博熱搜越來越無聊還是這些軟件真的越來越不給力,實在很難說。

熱搜起于微博,盛于微博,如今為各大App所學?,F(xiàn)在不管做資訊內(nèi)容還是做電商的,都要弄一個熱搜板塊。尤其前者,沒有熱搜似乎就沒法活下去了。熱搜成為App本身的組成部分之一,同時這些App又在為微博熱搜貢獻著一份力。

我們不禁回想,熱搜原本出現(xiàn)的意義是什么?如今的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是否將熱搜濫用了?這是微博背負很多罵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值得同行警惕的前車之鑒。

一 被動的營銷,詞窮的熱搜

熱搜成為了評判一個事件是否重要的標準之一,這很離譜,仿佛不能登上熱搜的任何人或事都不重要。人們越來越疑惑,為什么這點事也能上熱搜?為什么那個事那么大還是上不了熱搜?

于是就連應用軟件也沒能逃開追熱搜的命運,各大App不僅要在自己平臺上努力攫取流量,還要在營銷平臺上刷存在感。一個App崩潰能上熱搜,更能說明它的重要性,崩了還上不了熱搜只能說明它流量不行。

眾所周知,一個軟件崩潰的原因非常多,寬帶限制、網(wǎng)絡切換、內(nèi)存管理、用戶過多、代碼錯誤等等原因都可能造成軟件崩潰。但是在熱搜上,人們會下意識地只想到“短時間內(nèi)用戶過多”這個原因,一如微博每回爆出娛樂圈大瓜時一定會出現(xiàn)的崩潰。

盡管這種熱搜未必是主動爭取的,但只要出現(xiàn)在了熱搜榜,官方就需要對此做出反應。

微博就是現(xiàn)成的營銷平臺,對于一個本身擁有巨大流量的App來說,在微博上熱搜是不需要花錢的,比如#微信崩了# 。這種時候只要官方針對此突發(fā)狀況及時響應,還能留下一個運維及時的印象。

而對于流量相對小的軟件來說,上熱搜也不一定要花錢,只要它出問題出得夠頻繁,比如晉江、豆瓣等。這種時候官方可能也懶于一一回應,說不準今天回應完過兩天又崩了,就挺令人失望的。它們只需要冷眼旁觀就好,用戶無所不在的吐槽會幫它們維持熱度。

一般鮮有新上線的App會通過熱搜的方式引起曝光,因為熱搜所能帶來的熱度非常短暫。新產(chǎn)品往往需要持續(xù)曝光和推廣,出于成本考慮,知乎或小紅書這類精于種草的平臺可能更合適。

唯有已經(jīng)具備固定圈子和深度用戶的應用軟件可以時不時地在熱搜遛一遛,而且上熱搜并非屬于App推廣中必要的一環(huán),它更像是一種營銷的附屬品,不上不會影響,上有可能還要擔心輿論導向。

近兩年在微博上做營銷推廣最出圈的軟件可能要屬soul,那篇文藝到家的靈魂伴侶文案不知打動到了多少新用戶。2019年11月,#soul崩了#登上熱搜,間接宣布了自己是一個有流量的軟件。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從2019年到現(xiàn)在,soul上熱搜的詞條除了經(jīng)典的#xx崩了#,還有#Soul運營合伙人被批捕#及 #Soul暫停美股IPO流程#。

不止soul,很多App上熱搜的時間節(jié)點都與背后公司當時所面臨的大事件有關。

2021年將近尾聲這段時間,除了騰訊系App因為信息安全審查等原因頻繁 #崩了#,豆瓣也是熱搜???。進入12月僅4天,豆瓣就接連因負面上了6次熱搜。

豆瓣以前不是沒有上過熱搜,在眾多手機應用中,它上熱搜的次數(shù)應該能排得上前三(甚至可能是第一,但這個無從統(tǒng)計),因為#xxx豆瓣評分#已經(jīng)成為任何熱門影視作品的必備伴隨話題,它想不上熱搜都難。

只是12月豆瓣的6次熱搜全與網(wǎng)信辦等有關,再結合鵝組這個由來已久的“頑疾”,豆瓣大概沒法心情舒暢地翻入2022。

相對幸運的是淘寶和支付寶,#淘寶可以打電話# #淘寶可以打開抖音# #淘寶組隊# #淘寶推出一鍵分享購物車功能#……總是正面話題偏多,支付寶的畫風也類似。這種幸運從何而來不言而喻。

同樣,淘寶和支付寶也沒有逃脫#xx崩了#的話題,偶爾出現(xiàn)這種話題對于它們而言絕談不上什么負面,尤其是當熱搜出現(xiàn)在雙十一活動期間的時候。

隨著營銷節(jié)點的過去,#xx崩了#的熱搜卻還在繼續(xù),近一個月,幾乎每天都會有一條類似詞條,這甚至讓人懷疑起微博的內(nèi)容運營是否已經(jīng)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

很難想象一個沒有熱搜的微博,但不是每個軟件都非得有一個熱搜榜。

二 熱搜功能總是必要的嗎?

熱搜的本意是減少用戶獲取關鍵信息的時間,免去復雜的搜索和尋找,直接將某一段時間內(nèi)大眾最關注的熱點呈現(xiàn)到用戶眼前。

看似便捷,實則降智。

熱搜弱化了搜索引擎的作用,尤其是當百度這類搜索引擎也開始推出熱搜榜時,某種程度上等于放棄先天優(yōu)勢。多數(shù)用戶是懶惰的,習慣于接受軟件自動推送的內(nèi)容,這種時候誰的推送更懂用戶誰就能獲得更多青睞,算法因此大行其道。

算法會將人以群分,熱搜則是讓所有人都聚集到一起。二者都是雙刃劍,然而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平臺能充分利用到它們的優(yōu)勢,總會有所偏重。

單就熱搜來說,它直接省略了使用者鍛煉算法的過程,一個榜就能看見全世界。

可是當全世界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及他們發(fā)出的觀點匯聚到一起時,往往會變成一場無休止的爭吵,所謂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正體現(xiàn)在微博這類平臺與日俱增的戾氣上。

不僅如此,熱搜的存在會降低深度好內(nèi)容出圈的可能。知乎上線熱搜榜在我看來就是非常讓人惋惜的,加上知乎那并不算很優(yōu)越的推薦算法,熱搜的重要性就顯得更加重要。

盡管知乎的熱搜不同于微博,看得出有自己的行業(yè)偏好和明顯的人工編排痕跡,但熱搜就是熱搜,宗旨永遠是吸引大部分目光。

知乎好像忘了自己想做的是知識分享社區(qū),而不是熱點知識分享社區(qū),它們有著本質(zhì)上的差別。

在沒有熱搜的時候,知乎是一個可以深度挖掘的寶藏,有了熱搜和短視頻之后,用戶要么拋棄這個平臺要么轉(zhuǎn)而投向更奪人眼球的熱點話題,而那些經(jīng)得起時間沉淀的東西則越來越少被人發(fā)現(xiàn)。

今日頭條與其說是算法為王,不如說是熱點為王,它看似沒有什么熱搜榜,卻處處是熱搜?;仡櫧袢疹^條最開始的slogan“你關心的,就是頭條”,實際上是在說“你關心的,就是熱點”。

為了將熱搜定制化,百度App還推出了汽車榜、游戲榜、電影榜、小說榜等各類熱搜榜。熱搜貴精不貴多,如此泛化濫用的后果就是熱搜有一天將不再具有吸引力。

其實直到現(xiàn)在很多新聞資訊類軟件也沒有強調(diào)熱搜這一功能,比如澎湃新聞、界面新聞等。這些軟件即使上線熱搜功能,作用可能也不大,因為嚴肅新聞使得它們勢必要篩出很多太博人眼球的內(nèi)容。

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繁雜,對于內(nèi)容平臺而言,熱搜有一定必要性,對于電商平臺則不一定。比如淘寶上的熱搜,主頁的算法推薦其實已能夠滿足用戶“逛一逛”的需求,再看熱搜榜則基本都在5個以上:淘寶熱搜、雙12大促、時髦穿搭、人氣美妝、吃貨星人、二次元和新趨熱點。每個榜10條熱搜,只會增加找尋商品的復雜度。何況有真的有那么多人會通過淘寶熱搜榜去發(fā)現(xiàn)商品嗎?

三 熱搜:看見更小的世界

熱搜是最高明的標題黨,簡短通俗易懂。

比起頭條式的三段標題,熱搜話題更考驗人的概括能力和抓重點能力。相較之下,自媒體越取越長的標題象征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語言能力的退化。

即便是最擅長熱搜的微博,現(xiàn)在的話題也時不時反映出編輯的水準。他們不見得要故意引戰(zhàn),但是能力有限無法在20個字以內(nèi)將新聞事實概括,又要兼顧流量需求因此總要操作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話題。

以9月底一個被網(wǎng)友群嘲的詞條# 大學教授說娶到大才女李清照是倒了八輩子霉 #為例,其實只要看過視頻內(nèi)容就知道戴建業(yè)教授本人是非常欣賞李清照的,所謂倒了八輩子霉是一種戲謔的對比。然而架不住真正看過視頻的人眾多,話題區(qū)淪為了對媒體營銷號的討伐戰(zhàn)場。最后事件以發(fā)起話題的鳳凰網(wǎng)客戶端官微修改話題為結尾。

這只是微博眾多誤用熱搜案例中很小的一個,倘若一個用戶對李清照不了解,不關心古人的事,那他就可以完美地錯過這條熱搜。

因此即便熱搜將世界的參差都集中到一起,人們還是會有選擇性地只關注某些領域。

不同圈層的人或許每天關心的大事有所不同,但一段時間內(nèi)真正稱得上大事的事件往往一只手都數(shù)得過來,這也就意味著很多平臺上的熱點都是重復的。

既然在哪兒都能看到熱搜,平臺的不可替代性也就減弱了。同時由于每個人的視點不同,他們永遠會對熱搜內(nèi)容抱有不滿。

應該早有人在抱怨 # xx崩了# 這種話題有什么好上熱搜的……他們不知道這對那群天天抱著手機玩的人有多么重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科技復聯(lián)汪”(ID:value_1984),作者:筱晗,36氪經(jīng)授權發(fā)布。

關鍵詞: 方式 軟件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