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估值3000億,資本投出了這家全球第五大獨角獸 2021-12-23 21:05:02  來源:36氪

2021年即將過去,新冠疫情的陰云卻并未消散。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回顧過往,因疫情產生新機遇的風口數不勝數。

你會發(fā)現(xiàn),金融科技領域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尤其是在線支付市場的生機不同以往,更是誕生了歐洲最大的金融科技獨角獸公司Klarna。

比起它的名字,人們更熟悉它首創(chuàng)的支付模式——BNPL(Buy New Pay Later),即先買后付。

Klarna成立于2005年瑞典,公開數據顯示,它的最新估值為3000億元,融資多輪,受到了不少資本的青睞,包括紅杉資本、軟銀愿景基金、澳洲聯(lián)邦銀行等。

根據最新發(fā)布的《2021全球獨角獸榜》,截止到今年11月30日,目前是全球第五大獨角獸,排在字節(jié)跳動、螞蟻集團、SpaceX、Stripe之后。

消費金融一直是資本備受關注的香餑餑,Klarna作為新興模式的開創(chuàng)者,顯然身上有幾把刷子,不過一不小心也不免觸及監(jiān)管的鐵板。

01千禧一代的摯愛?

Klarna由Sebastian Siemiatkowski、Victor Jacobsson以及Niklas Adalberth三人共同創(chuàng)立,他們起初只是想建立一個新的支付系統(tǒng),提供靈活的付款方案以便利生活。

事實上,人們對所謂的“先買后付”并不陌生,在這個時代,超前消費的生活方式已然走進尋常百姓家,尤其對年輕一代的胃口。公開數據顯示,有56%的美國消費者通過BNPL服務進行消費。

為何受到新興的消費主力軍的歡迎?其實很好理解。

說到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支付方式不斷進化,都是為了便利人們的消費。

圖片來源:網絡

不同于信用卡等傳統(tǒng)的金融貸款服務,BNPL沒有太高的準入門檻和審批流程,再加上不和個人信用分掛鉤,對于年輕人來說,可是個“支付捷徑”。

BNPL這一支付方式的出現(xiàn),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救了他們這場喜歡超前享受、超前消費之旱,減輕了還款壓力。

Klarna主要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小額貸款,可以對單件商品進行分期付款,但最大的亮點還是在于它通常沒有利息,主要向商家收取交易費、以及消費者延遲付款交的滯納金。

圖片來源:官網

同時,Klarna先行墊付貨款,并承擔延期付款的信用風險,商家也很樂意,不需要承擔什么風險,還能帶動銷量,何樂而不為?

在后疫情時期,隨著支付行業(yè)迎來革新式的升級,BNPL開始乘上風口,CB Insights數據顯示,2020年先買后付企業(yè)共籌集了15億美元資金,同比增長42%;且2020年全球電商交易總額為4.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9%,BNPL占比為2.1%,預計到2024年,這一數字增至4.2%。

Klarna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yè),自然占據了一定的先機。

當然,隨著規(guī)模的壯大,Klarna不愿只做支付,也試圖延伸業(yè)務,一方面,它聚焦的群體由B端商戶轉向了C端用戶,同時推出自己的購物App,聯(lián)合品牌商家開始打造新的生態(tài),用戶通過app可以種草、享受折扣、加入購物車、管理訂單、物流追蹤及退換貨服務。

圖片來源:網絡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Klarna占據全球BNPL市場份額的55%,排在第一,全球活躍用戶已達到9000萬人,零售合作商戶達到25萬。

近期,它還與美國移動支付技術巨頭Stripe達成了戰(zhàn)略伙伴關系,前者將向自家的商戶客戶提供來自于Klarna的分期支付服務,預計影響力會進一步擴大。

02來自競爭和監(jiān)管的風險夾擊

眼看著蛋糕越做越大,其間的市場競爭也越發(fā)膠著。

除了Klarna之外,有兩家公司也慢慢沖擊頭部梯隊,一個是美版"花唄"Affirm,已在納斯達克上市,主要面向美國與加拿大市場,向消費者提供虛擬信用卡、分期付款、支付服務,且為商家客戶提供支付解決方案等,最新總市值達到284億美元。

根據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2022財年第一季度,實現(xiàn)營收為2.69億美元,同比增長55%,市場預期為2.48億美元;凈虧損3.07億美元,上年同期394.6萬美元,市場預期虧損7700萬美元。不過本季度總商品交易額27億美元,同比增長84%;Affirm的活躍用戶達到870萬,同比增長124%。

另一個就是聚焦澳洲市場的Afterpay,成立于2014年,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活躍商戶達到5.5萬家,已是澳大利亞第一大先買后付運營商。不過近期美國金融科技公司Square最近宣布,已同意通過一次全股票交易收購該標的。

圖片來源:網絡

可以看出,如今進入先買后付的玩家,都在通過自己的方式試圖擴大影響力,進一步搶占份額。

不過在擴張的路上,這些支付標的們都不得不面對一個共同的痛點,即監(jiān)管層面帶來的壓力。

目前來說,BNPL的盈利模式還在探索之中,沒有形成穩(wěn)定性,其商業(yè)生態(tài)還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可能性。

而在此背景下,若受到國家監(jiān)管機構的打擊,經營上必然會受到沖擊。

例如,目前英國監(jiān)管機構正在著手收緊對BNPL行業(yè)的監(jiān)管,Klarna的產品功能也會進行一定的整改革新,像加強對用戶的信用檢查。

這一點很必要,也是不少國家對這類支付方式“敲打”的原因,畢竟在可以超前消費的誘惑之下,消費者之間難免會出現(xiàn)非理性消費的狂熱,積少成多,高杠桿風險可能就接踵而至。

一方面需要確保消金產品的合規(guī)性,另一方面,Klarna為首的BNPL企業(yè)在對產品升級改革之時,旗下的消費金融業(yè)務自然需要承擔起一定的引導責任,倡導理性消費、理性使用貸款。

03結語

時代在進步,消費方式也千變萬化,先買后付讓不少人嘗到了超前享受的甜頭,也刺激了新興金融服務事業(yè)的發(fā)展。

Klarna作為先行者,從這一模式切入,撬動了市場蛋糕,且逐步開始了內容向的生態(tài)創(chuàng)造,一定程度上打造了品牌化,樹立了影響力。但隨著規(guī)模的壯大,要想步入新的階段,勢必要將合規(guī)問題視為重中之重,消費者并沒有完全投入這類新興金融機構的懷抱,寅吃卯糧這種風險稍有不慎便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格隆匯新股”(ID:ipopress),作者:巴比倫,36氪經授權發(fā)布。

關鍵詞: 獨角獸 這家 估值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