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和麥斯威爾的競爭,不僅在世界咖啡版圖中開辟出了一個全新的市場——中國,更是在很長時間里塑造了中國人對咖啡的認知。
之前有提到要和大家聊聊「三次咖啡浪潮」的話題。今天,我終于來填這個陳年老坑了。
那么,什么是「三次咖啡浪潮」呢?
咖啡浪潮指的是咖啡形態(tài)的三次重要演變,是一個營銷和商業(yè)上的概念。
第一次浪潮是咖啡的商品化和速食化,也就是在雀巢的推動下,以及二戰(zhàn)期間美國軍方的大力推廣下,速溶咖啡迅速普及。咖啡從質量不穩(wěn)定的農產品,發(fā)展成了標準化的商業(yè)產品。
第二次浪潮則是星巴克引領的咖啡品牌連鎖擴張,通過工業(yè)化流水線的方式出售手工咖啡,并提供空間、情感、階層上的附加值。
第三次咖啡浪潮則是精品手沖咖啡的出現,將咖啡賦予了產地、風味、級別、制作手法等一系列標簽。此后,精品咖啡像葡萄酒一樣,成為了帶有美學屬性的高級消費品。
這三次浪潮也同樣席卷了中國,但不同的是,在中國,第一次咖啡浪潮比歐美晚了三四十年,但第三次卻是與全球同時發(fā)生。
短短30多年,三次浪潮密集出現,涌現了大量的優(yōu)秀品牌,它們之間的對抗故事也愈加跌宕起伏。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第一次咖啡浪潮中的兩位主角:雀巢和麥斯威爾。
01
雀巢和麥斯威爾的競爭,不僅在世界咖啡版圖中開辟出了一個全新的市場——中國,更是在很長時間里塑造了中國人對咖啡的認知。
在速溶咖啡進入中國的第一個十年里,麥斯威爾一直壓著雀巢一頭。
1984年,全球最大的食品企業(yè)美國卡夫通過合資方式入華,卡夫旗下品牌麥斯威爾也以 「 麥氏 」 的譯名順勢進入中國市場。
麥斯威爾入華,是頂著「美國速溶銷量冠軍」的光環(huán)來的。
而雀巢雖然是同一年來到中國,但它最早涉獵的是奶業(yè)。因此,從一開始,雀巢就處于一個挑戰(zhàn)者的位置。
但無論是挑戰(zhàn)者,還是被挑戰(zhàn)者,他們面前都有一個巨大的問題。
中國人喝了上千年的茶了,怎樣才能讓他們轉頭來喝咖啡?
在歷史上,茶和咖啡就是互為替代品的關系,一個市場如果以茶為主導,那留給咖啡的空間就不會太多,反之亦然。如果不能在中國打開咖啡市場,那么雀巢和麥斯威爾的競爭就毫無意義。
為此,兩大品牌進行了大量嘗試。
麥斯威爾先是在北大開了一家簡單的咖啡店,為年輕的潛在消費者供應咖啡粉沖泡的咖啡飲料。然后又盯上了禮品市場,開始在百貨商場鋪貨禮盒裝咖啡,買一大瓶送一個杯子,配上漂亮的手提袋。大家拎著手提袋走親訪友,拿著我的杯子喝咖啡,這不就是活廣告嗎?
結果一通操作下來,麥斯威爾發(fā)現不止沒賺錢,還倒賠幾百萬。
小老弟雀巢也差不多。在北大,雀巢通過冠名的方式資助大學生,甚至在各個大學作專題報告,向學生贈送速溶咖啡的宣傳資料。結果收效甚微。雀巢也有禮盒裝,但效果也一般。
兩家第一次登陸失敗,主要是80年代的中國人對咖啡的認識幾乎為零,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咖啡具有提神效果。
營銷中,有一個顧客認知理論。這個理論認為顧客在購買商品之前必須對商品形成認知,才會有接下來的行動。而顧客認知又可以分為品類認知和品牌認知。
在一個連「咖啡是什么」的品類認知都沒建立起來的市場,就開始推廣品牌,注定是要失敗的。
于是,雀巢改變了戰(zhàn)略,將地板流營銷轉為高舉高打,投放電視廣告,靠砸錢砸出顧客認知。
02
1988年,雀巢經典廣告「味道好極了」首次出現在內地觀眾的電視熒幕上。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條廣告似乎毫無說服力。但是要注意,這可是1988年,連「電視廣告」這個東西本身都很新奇的年代。這條廣告至少傳達了3條信息:
1.咖啡是什么:一種味道很香的飲料
2.怎么喝:用咖啡粉+咖啡伴侶+糖進行沖泡,方便且有新意
3.使用場景:用來招待客人,還特別洋氣
當時給人看完感覺就是:喝咖啡是一件特別時髦的事情。這正好切中了當時中國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同時讓咖啡與白領這個身份進行了綁定。
別看現在白領是苦逼職業(yè),當年卻是年輕人夢寐以求的歸屬。
我還記得我小學的時候,老師布置了「二十年后的我」的作文,我同桌的姑娘寫的就是20年后成為了都市女白領,還特驕傲地跟我炫耀。
emmm...現在她算是如愿以償了...
順帶一提,我小時候的夢想是每天能吃泡面。
當時負責雀巢在內地廣告的,是智威湯遜亞太地區(qū)執(zhí)行創(chuàng)意總監(jiān)吳文芳。在他的回憶里,雀巢是一個非常難推進的項目。一方面咖啡的味道對內地消費者來說是陌生的,而且是苦澀的。因此讓大眾接受這樣一個新的味道,必須有一個打動人的點。
而「味道好極了」不僅是廣告語,更是一句贊美。那時候的消費者可不像現在這么難糊弄,基本是廣告說什么就信什么。電視里都說咖啡味道好極了,那我不得買來嘗嘗?
所以如果我穿越回90年代,肯定要在電視上放「館長帥呆了」。
于是在90年代的雀巢廣告里,就出現了大量以「主人請客人喝咖啡,客人贊嘆味道好極了」為故事模板的廣告。
但無論故事如何替換,那句經典的「味道好極了」很長時間都沒有變化。
這句廣告詞有多成功?僅僅在上海市場,雀巢的咖啡銷售量就猛增到500噸。
我也是因為電視廣告,對咖啡到底是什么味道產生了好奇,就悄悄把家里的一罐拆了嘗嘗味道。結果是又苦又酸,感覺比中藥還難喝,一直到中學都不想再碰這玩意兒了。
在廣告上被雀巢占了先機的麥斯威爾反應很快,雀巢執(zhí)行廣告戰(zhàn)略的第二年,麥斯威爾也推出了電視廣告,主打定位是「美國最暢銷的麥氏咖啡」,第一次在中國電視上喊出了那句「滴滴香濃,意猶未盡」的著名slogan。
這句口號可是來頭不小。
1908年,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來到麥斯威額的創(chuàng)立地,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喝了一杯麥斯威爾的咖啡,熱情地稱贊道:「Good to the last drop! (喝到最后一滴都是香的) 」。
1920年,麥斯威爾創(chuàng)始人決定,把總統這句話作為麥斯威爾的廣告語。此后數十年,這句廣告語,以及老羅斯福喝咖啡的品牌故事,隨著麥斯威爾的速溶咖啡風靡全球。
其中文版本「滴滴香濃,意猶未盡」,也算是文案界教科書級的翻譯了。
有意思的是,關于這個故事的記載,你在其他地方幾乎找不到,只有麥斯威爾自己在反復宣傳。
許多寫咖啡史的人都懷疑,這個故事可能根本沒有發(fā)生過。甚至「滴滴香濃」這句話都不是麥斯威爾的原創(chuàng),而是1908年可口可樂的廣告語。
無論這是否是一場營銷騙局,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滴滴香濃,意猶未盡」都成為了廣告史上的經典,也成為中國咖啡消費者對咖啡的初印象之一。
03
通過電視廣告,雀巢和麥斯威爾終于撬開了中國市場。
但是,光是讓人們知道什么是咖啡還不夠,還需要讓消費者對咖啡產生感性的認知。
于是雀巢找到作曲家林子淵,希望合作一首與咖啡有關的歌曲,在商場播放來刺激消費。
林子淵拒絕了雀巢,但雀巢的提議卻讓他靈光一現。他自己創(chuàng)作了一首《走過咖啡屋》,交給歌手千百惠演唱。
沒想到這首歌在兩岸三地一炮而紅,連我媽當年都買過這首歌的磁帶。
歌里講述了一位女生路過自己與前男友曾經來過的咖啡屋,頓時思緒萬千,感嘆往事落幕。借助這首歌的爆火,咖啡成為了一個與「愛情」、「約會」相關聯的概念。
這里就有一個情感營銷(Emotional Marketing)的概念。
什么是情感營銷?指的是把消費者個人情感差異與需求當成品牌營銷的重心。注重消費者的情感滿足和心理認同。
例如前段時間翻車的DR鉆戒,號稱一生只能送一人,就是滿足了被贈予者的情感需求,以此來掏空贈予者的腰包。
什么東西只要和愛情沾邊了,就能成為錢包屠夫,理智殺手。
咖啡也不例外,林子淵的這次拒絕,歪打正著成了整個咖啡品類的一次情感營銷,雀巢銷量迅速突破千萬瓶,麥氏也由虧轉盈,甚至一度賣斷貨。
到90年代前中期,內地已經初步建立起一個以速溶咖啡為主體的咖啡市場了。
戰(zhàn)場都準備好了,那就要看兩位主角如何發(fā)揮了。
事實上,90年代的速溶咖啡本質上不是飲料,而是禮品。
很多80、90后可能都有記憶,當時無論是雀巢還是麥氏,賣得最好的都是禮盒裝,一罐咖啡一罐伴侶,還配杯子和小勺的那種。走親訪友送人,非常體面。
而且那個咖啡罐子質量是真不錯。老一輩有廢物利用的習慣,喝完的咖啡罐子,還能拿來裝奶粉、干果甚至醬料。
可以說咖啡所占據的生態(tài)位,其實和后來的腦白金差不多。
而這一點顯然是更利于麥氏咖啡的。
因為送禮這件事,屬于價格不敏感消費。而麥氏,價格要更高,所用的咖啡豆品質也比雀巢更好。因此麥斯威爾銷售額一度幾乎是雀巢的兩倍,盈利也超過雀巢20%。
但在品牌戰(zhàn)略上,后手發(fā)力的雀巢卻比麥氏想得更遠。
04
中國的咖啡種植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清末,傳教士將咖啡帶到了云南。此后在這里一直有零星的咖啡種植。但因為沒有銷路,種植也不得法,產量非常低。
直到1989年,雀巢發(fā)現了云南這塊風水寶地,于是開始在云南幫助農民種植咖啡。
云南咖啡種植基地
雀巢帶來了種苗、種植技術、各種免息的貸款,最重要的是,雀巢簽訂了長達10年的每年5000噸的購銷合同,在合同內制定了對農民的保護價格。如果咖啡國際價格上漲,就按國際價格支付給農民,如果國際價格低于保護價,就采用保護價格收購。
現在云南的咖啡種植業(yè),就是雀巢帶起來的。
當然,雀巢也不是什么慈善家,它帶來的種植技術非常粗放,種苗也并不是最優(yōu)質的品種,只適合期貨式的大量采購,并不適合走精品路線。如今云南也有不少咖啡農正在轉型做精品,不過這是后話了。
雀巢在云南的布局,成為了它日后翻盤麥斯威爾的重要籌碼。
1995年,連鎖超市開始在中國出現,家樂福、沃爾瑪紛紛進入中國。
從商業(yè)上看,銷售渠道的更新,往往帶來王朝更替,強勢品牌沒有抓住機遇便會沒落,弱勢品牌在新形勢下崛起。把皇帝拉下馬,是商業(yè)故事永恒的主題。
面對超市渠道,麥斯威爾和雀巢做出了不同的選擇。麥斯威爾選擇直供終端,也就是直接把貨賣給超市,目的就是為了掌握一手的市場信息。
但超市自己也是渠道,貨賣出去了才有錢回給供應商,不可能賣出一盒咖啡,馬上把咖啡錢打到麥斯威爾賬上,也不會先墊付貨款。所以進入超市一定會押款,也就是產品的銷售額達到一定數量才回款,或者賬期達到某個時間限度才回款。
當時沃爾瑪的賬期大概是45天左右,家樂福則是要拖兩三個月。意味著你把貨賣出去,可能幾個月后才能收到錢。
盡管麥斯威爾是大企業(yè),產品利潤很高。但資金大量壓在超市的手里,流動資金不夠,時間久了也是扛不住的。
現金流,永遠是企業(yè)的命門。
相反,雀巢采用了經銷商制。經銷商直接和雀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缺點當然很明顯,經銷商要賺一筆差價的嘛,利潤就薄了。但是雀巢家大業(yè)大,不怕賺得少。
相比麥斯威爾,雀巢現金流更好,也就有更多的錢去投入生產。
除此之外,經銷商是一群反應靈敏,追逐利益的生物。為了把花出去的錢賺回來,他們可以展開各種因地制宜的促銷活動。因此雀巢的促銷總是花樣百出,而麥斯威爾卻像是一個高冷的老古板。
而且為了對抗麥斯威爾,雀巢還推出了「粘連戰(zhàn)術」,哪里有賣麥斯威爾,雀巢一定會緊挨著它銷售,并且擺出更多的產品包圍你。
這都是經銷商的靈活帶來的好處。
其實直供和經銷商制,本身沒有高下之分,甚至并非完全互斥,全看競爭環(huán)境、市場規(guī)模和市場定位。
像如今的電商時代,品牌就更愿意做直供,把消費者、定價權和利潤都歸于一處,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但在線下渠道為主的消費品市場,經銷商帶來的快速擴張能力、充分的現金流和強大的運營服務能力是很被難替代的。
雀巢在最合適的時機選擇了最合適的戰(zhàn)略,此時雀巢的增長,已經壓不住了。
麥斯威爾此時發(fā)現,自己陷入了和雀巢的貼身肉搏中。
05
麥斯威爾針對中國消費不愛喝黑咖啡的屬性,推出了加奶精加糖的速溶咖啡,并且推出原味咖啡、特濃咖啡、風味咖啡等一系列產品,希望用多樣化的款式吸引消費者。
這番操作效果也不錯,麥斯威爾的銷售額迅速提升了數千萬元。但雀巢很快跟進產品,推出了經典的「雀巢1+2」,此外還推出了比麥斯威爾更多樣化的產品。
麥斯威爾發(fā)現品類戰(zhàn)打不贏,雙方又打起了營銷戰(zhàn)。
1997年,麥氏咖啡改名,成為了現在的麥斯威爾。后來又在央視打出廣告,進一步強化「滴滴香濃,意猶未盡」的概念。
2001年,麥斯威爾干脆嘗試復刻當年《走過咖啡屋》的奇跡,和蘇永康合作了一首廣告歌《意猶未盡》。說實話還挺好聽的,但是奇跡之所以是奇跡,就在于它只能發(fā)生一次。
相比之下,雀巢的營銷就更與時俱進,90年代末,它放棄了經典的 「 味道好極了 」 ,啟動了新的slogan 「好的開始」。
slogan的更改,說明雀巢認識到,關于「咖啡是什么」的市場教育已經結束,接下來應該主打咖啡的功能性,也就是「提神」。
配合新的slogan,雀巢分別找來當時還很火的女歌手順子,以及現在還很火的大張偉老師,創(chuàng)作了《Open up》和《好開始》兩首廣告歌。
你麥斯威爾不是想重新做我十年前做過的事情嘛,那爾要戰(zhàn)便戰(zhàn)咯。
而且兩首歌曲共用一套副歌旋律,也就是經典的「Open your eyes,Open your mind,Open your thought」。說實話,無論是傳播度還是品牌的高級感上,雀巢都完勝麥斯威爾。
營銷也壓不住雀巢,麥斯威爾開始打價格戰(zhàn)。
隨著咖啡飲用習慣進一步普及,咖啡從送禮越來越多變成自己喝。自己喝的東西當然會考慮成本,加上速溶咖啡也喝不出啥好壞區(qū)別,麥斯威爾的高品質咖啡策略完全無效,優(yōu)勢就從麥斯威爾轉向了廉價的雀巢。
麥斯威爾迫于市場壓力,選擇降價10%。
此時雀巢已經很有底氣了。誰還不是個家里有礦的大公司?。看騼r格戰(zhàn)誰怕誰???
盒裝咖啡我比你便宜4塊;條裝咖啡我買一條送一條;袋裝咖啡你賣一塊二,我賣1塊。總之,只要是對應的產品,我就一定要比你便宜20%。
雙方在價格戰(zhàn)上又一次陷入了膠著。但此時,本來占據優(yōu)勢的麥斯威爾不得不一次次主動出擊,卻始終居于被動,而下位者雀巢卻站在了見招拆招的位置上。
到這個階段,我們再回頭看,麥斯威爾如此頻繁的出招,只能用一句話形容:
戰(zhàn)術上的勤奮,不足以彌補戰(zhàn)略上的懶惰。
麥斯威爾雖然率先進入中國市場,但我們會發(fā)現,關鍵的戰(zhàn)略選擇,營銷上的創(chuàng)新,幾乎都是由雀巢率先發(fā)起,麥斯威爾看到效果,才會馬上跟進。
廣告戰(zhàn)略如此,歌曲營銷如此,經銷商戰(zhàn)略也是如此。
麥斯威爾在老大的位置上待了十多年,可以說吃盡了紅利。而因為中國咖啡市場太不成熟,雀巢所有的品牌營銷,最后都成了品類營銷,讓麥斯威爾搭上了便車。
但雀巢打頭陣,麥斯威爾坐收漁利的日子不會永遠持續(xù),戰(zhàn)略上的跟隨者,遲早有一天會發(fā)現自己跟不上了。
而積累了勝勢的雀巢,此時只需要等待一個完勝的機會。
而這個機會很快就到來了。
06
2002年到2003年,干旱使得巴西和哥倫比亞等地咖啡豆減產,國際咖啡豆連連暴漲,價格翻倍。
原料上漲,必然導致海外采購優(yōu)質咖啡豆的麥斯威爾利潤縮減。而無論是商超直供押款,還是和雀巢打價格戰(zhàn),都仰賴于麥斯威爾充足的利潤空間。利潤薄了,流動資金少了,那么品牌就只能暫停擴張。
但中國咖啡行業(yè)發(fā)展一日千里,怎么會停下來等你呢。
此時,雀巢在云南的布局,就顯露出了威力。
早在1997年,東莞雀巢工廠就實現了所有的咖啡豆全部采購自云南。雖然當時云南咖啡豆的品質沒辦法和外國豆子相提并論,但勝在供貨量大穩(wěn)定,價格不貴,品牌與農民關系也比較良好,足以支持雀巢搞低成本的大舉擴張。
直到咖啡豆價格暴漲,麥斯威爾才想起了去云南買豆子,結果只能零散采購到一些,質量和數量都不足以改變戰(zhàn)局。
于是就在2004年,雀巢銷量暴漲5倍,麥斯威爾只有可憐的3.2%的增長率。雀巢在市場份額上終于實現了反超。
2005年,雀巢咖啡在中國的營收達到50億,雙方差距逐漸拉開。
說到底,咖啡這東西是一種農作物,從種植到第一次收成,就需要大概5年,而穩(wěn)定產量還需要兩三年。雀巢從布局云南到真正和麥斯威爾展開對抗,正好也就過了七八年。
什么營銷戰(zhàn)、價格戰(zhàn),那都是盤外招,農業(yè)才是根本。雀巢的眼光,不可謂不毒辣。
云南的咖啡,成了雀巢對麥斯威爾的一記絕殺。
此后,隨著速溶咖啡行業(yè)更多新品牌入場,不斷蠶食麥斯威爾的市場份額,麥斯威爾逐漸被邊緣化。
而在公司運營層面,麥斯威爾更是生動演繹了什么叫「運去英雄不自由」。
母公司卡夫旗下有大量的著名品牌,包括奧利奧、趣多多、炫邁、怡口蓮、果珍等,麥斯威爾并不是唯一的親兒子。00年代,卡夫逐漸將戰(zhàn)略重心轉向餅干業(yè)務,麥斯威爾不再是最重要的品牌。
說起來卡夫也是一個很有趣的公司,我們小時候吃的很多零食都是他家的,有機會再單獨聊聊。
2012年,卡夫食品將國際業(yè)務拆分出來,成立了億滋國際 (Mondelez International) 。而麥斯威爾在中國的業(yè)務自然而然丟給了億滋。
2015年,億滋又和帝怡 (D.E.Master Blenders 1753) 出資成立了一家專門經營咖啡品牌的新公司JDE (Jacobs Douwe Egberts) ,而可憐的麥斯威爾又拋棄了一次,丟到了新公司。
2016年9月,麥斯威爾關掉了廣州工廠,將中國市場的產品交給泰國工廠供應。
而這,就是被嫌棄的麥斯威爾的一生。
它也不是沒有做過自救的努力,2010年,麥斯威爾贊助了電視劇《杜拉拉升職記》,在片中進行了大量的植入,也確實引發(fā)了一些關注。但這對雀巢和整個咖啡市場早已無關痛癢。
到2014年,速溶咖啡市場上,雀巢的占有率已經達到了73.5%,而麥斯威爾只有11%。到2017年,雀巢的市場份額基本沒變,但麥斯威爾只剩下了可憐的3.1%。
回顧雀巢與麥斯威爾的對抗,其實麥斯威爾并不是沒有機會。
至少當它第一次賣脫銷,它就應該注意到自己的供應鏈是有問題的。
當它第一次發(fā)現雀巢的促銷有用,它就應該注意到速溶咖啡是價格敏感型產品。
當它第一次因為商超回款而頭疼,它就應該注意到高利潤不足以支撐脆弱的現金流。
但或許出于戰(zhàn)略上的懶惰保守,或許是因為姿態(tài)過高不愿像雀巢那樣接地氣,麥斯威爾錯過了一次次轉型的機會,最終成為了版本棄子。
諷刺的是,麥斯威爾的沉寂,伴隨的是速溶咖啡在中國市場上不斷高歌猛進,它帶來了第一次咖啡浪潮,卻也錯過了這個浪潮最好最壯闊的時刻。
熱鬧都是雀巢的,它什么也沒有。
也許這就是商業(yè),永遠充滿了挑戰(zhàn),永遠需要思考如何生存。沒有品牌會永垂不朽,沒有品類會永遠年輕。
就像雀巢,在戰(zhàn)勝了麥斯威爾之后,回過頭就發(fā)現,一批賣空間的「島系咖啡店」正開得如火如荼。而1999年,一個名叫星巴克的品牌也正式進入了中國。
第一次咖啡浪潮的勝者還沒來得及品嘗甘甜的勝利,就迎頭撞上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咖啡浪潮的沖擊。一切都發(fā)生在短短幾十年里。
中國商業(yè)故事的精彩也正在于此。
星巴克是如何在中國市場成為咖啡的代名詞,又是如何沖擊速溶市場,最后跟雀巢從對手變成一家人,新的精品咖啡又會如何對雀巢和星巴克發(fā)起挑戰(zhàn)。這些故事,我們留到下次再聊。
參考資料:
《咖啡戰(zhàn)事:雀巢步步緊逼 麥斯威爾關閉廣州生產線》——《商界評論》
《硝煙四起 中國咖啡生死路 》——商界
《最先進入中國,卻將80%市場輸給雀巢,麥斯威爾做錯了什么》——《中國外資》
《雀巢咖啡在中國的下半場》——界面新聞
《“滴滴香濃”的麥斯威爾咖啡在中國混不下去了么?》——界面新聞
《雀巢帝國中國風雨征程三十年:從0到433億的突破!》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IC實驗室”(ID:InsightPlusClub),作者:IC實驗室,36氪經授權發(fā)布。
- 濕地之美|廣州海珠濕地
- (熱點觀察 漫評)美國對歐洲盟友“下狠手”
- 全球微動態(tài)丨德媒文章:政治極化愈演愈烈,美國民主面臨墮落
- 每日觀察!海河觀津丨百萬候鳥來“息”,它們?yōu)楹纹珢郾贝蟾郏?/a>
- 焦點!一起來拍中國空間站!
- 焦點播報: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16例 詳情公布
- 天天快看點丨遼寧匯聚高校校友資源 引青年人才在遼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
- 每日熱文:夢天成功發(fā)射!天空飄來一個字:6
- 環(huán)球最資訊丨長圖丨“院士天團”做優(yōu)“湖南飯”,該是什么味?
- 常益懷等5市州明早有大霧 出行請注意安全
- 環(huán)球動態(tài):11月全省溫高干旱持續(xù)發(fā)展
- 【全球獨家】10月制造業(yè)PMI為49.2% 建筑業(yè)景氣水平較高
- 環(huán)球今日訊!亞馬遜營業(yè)利潤率下降至2% 國內頭部電商或進一步搶占海外市場
- 國家藥監(jiān)局:促進彩色隱形眼鏡生產經營企業(yè)規(guī)范化發(fā)展
- 即時焦點:智慧芽升級科創(chuàng)力評估平臺 累計上線12條產業(yè)技術鏈
- 【世界熱聞】內蒙古啟動人力資源誠信服務示范機構評選
- 環(huán)球觀焦點:內蒙古:這5項職業(yè)資格考試暫停
- 全球熱門:飛天圓夢|靜待夢天,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收官在即
- 飛天圓夢|“夢天”已就位!楊利偉動情講述“初代”航天人故事
- 對標保時捷Taycan?大眾中國功勛蘇偉銘親自下場造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