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5000萬人的痛,被這一星差評毀了 2021-12-29 20:21:58  來源:36氪

昨晚,2021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開幕式在廈門舉行。

在一個月前公布的本屆金雞獎提名名單里,有一個變化——

今年首次增設了一個“最佳外語片”獎項。

獲得提名的影片共五部:《匹諾曹》《困在時間里的父親》《波斯語課》《狼行者》《就愛斷舍離》。

其中,《困在時間里的父親》被視為最有力的競爭者。

它曾于半年前在國內上映,總票房只有3000萬出頭,堪稱慘淡。

提名最佳,它憑什么?

01 混亂的時間

許多人根本不知道,《困在時間里的父親》在國內上映過。

還有觀眾走出電影院時,毫不留情地評價它“無聊”“爛片”。

敘事混亂,邏輯一團糟,看不懂,是差評中被反復提及的詞語。

可導演刻意犧牲了影片敘事的連貫性,為的是成就一種特別的表達力度——

將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頭腦中的真實世界,直觀地展現(xiàn)給觀眾。

飾演男主角的,是今年83歲高齡的老戲骨安東尼·霍普金斯,他憑借該角獲得了人生中第二個奧斯卡影帝殊榮。

巧合的是,片中他飾演的老人,姓名恰好也是“安東尼”。有時候你甚至分不清他究竟演的是別人,還是他自己。

電影一開場,就將觀眾卷入疑云當中。

安東尼是一位獨居老人,也是一位年邁的父親。

他住在自己的老屋,自認為身體硬朗,不需要任何人照顧。

他的女兒安妮,則像天底下所有操心父母的兒女一樣,對他的生活“指指點點”。

這個壞脾氣的父親一登場,就趕走了女兒為他找來的護工,這已經是第3次了。

安妮有些埋怨。

她欲言又止,猶豫再三還是告訴父親——自己準備和外國男友一起搬到他的國家生活。

安東尼很失望,覺得女兒要拋棄他。

劇情發(fā)展到這里,還像是正常的父女之間的拌嘴;可女兒走后,一個人癱坐在床上發(fā)呆的安東尼,卻發(fā)現(xiàn)一切變得不對勁兒了。

客廳里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陌生的男人,說自己是安妮的丈夫。

更驚人的是,他自稱已經和安妮結婚十年了。

但安東尼從未見過這個男人。

男人說,安東尼因為和護工鬧翻,無人照料,所以搬到女兒家暫住。

可是上一秒,他不是還在自己的家里嗎?

安東尼覺得很困惑,只能焦急地等女兒回來確認。

一頭霧水的他,終于盼到了救星。可回家的不是女兒,而是一個他從未見過的女人。

對方卻一再強調,自己就是他女兒安妮。

左為本來的安妮,右為安東尼看到的安妮

安東尼茫然地轉過頭,剛才坐在沙發(fā)上與他交談的男人,已經憑空消失了。

詭異的事情不只這些。

安東尼還發(fā)現(xiàn),這間公寓的格局和擺設時時刻刻都在變化。

走廊盡頭的書房不知什么時候變成了雜物間。

掛在壁爐上的畫,會突然消失。

當安東尼問女兒畫哪兒去了時,卻被告知:“你一定記混了,我家從來沒有這幅畫。”

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安東尼到底在哪里?

為什么他對周圍的一切如此陌生?

答案很簡單,又萬分殘酷——安東尼患有阿爾茨海默癥,也就是不少人口中的“老年癡呆癥”。

因此他的時間是錯亂的,他的空間是不斷變幻的。

所以電影帶給我們的觀感,正是一個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與世界相處時的感受:混亂、迷茫、惶恐、孤獨……

安東尼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記憶不再清晰可靠,而是像一沓被打亂的紙牌。

他被困在時間里了,失落而恐慌,于是總迫切地想抓住自己與現(xiàn)實的關聯(lián)。

比方說,他的手表。

電影里,有一個細節(jié)貫穿始終:安東尼總是在尋找自己的手表。

剛開始,他懷疑新來的護工偷了他的手表。

后來,安妮又給他介紹新的護工,他發(fā)現(xiàn)手表不在手腕上便迅速回房去取。

再后來,他看到女兒男友手腕有塊表,又覺得是對方拿了他的手表。

手表在這里不僅代表時間,還代表安東尼對這世界僅存的秩序感和掌控感。

尋找手表,也是在尋找他遺失的時間、丟失的自我。

但疾病來得太快太急,安東尼心中的空虛、恐懼被無限放大。他只能徒勞地抓取僅存的記憶,想去對抗來勢洶洶的失控感。

可惜結果依舊很不如意——

他構造出的現(xiàn)實,就像懸疑片一樣充滿混亂和無序。

以至于他最后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確被困在時間里了。

02 陌生的世界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讓病人認知能力和行為能力的退化的疾病。

隨著大腦的神經細胞慢慢死亡,患者的認知會退化成兒童水平。

他們會像《本杰明·巴頓奇事》中的主人公那樣,在人生的最后階段重回嬰兒期——

但不是他們的外表,而是他們的大腦。

《本杰明·巴頓奇事》劇照

有人說,“人生是一個循環(huán),我們長大了,老人變小了”,用這句話形容患者的處境十分貼切。

安東尼正是如此。

最開始,他和全天下的父親一樣有著強烈的自尊心,會硬撐著說自己很好。

護工哄他吃藥,像對待小孩那樣對待他:“這是一顆藍色的小藥丸,顏色很好看不是嗎?”

他會立刻非常警覺,直接表達對這種說話方式的反感:

“你為什么把我當弱智似的跟我說話?”

可是,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他逐漸失去了抵抗力。

疾病像一把無聲無形的剜刀,絲絲縷縷地割走安東尼的記憶,連同他的尊嚴與驕傲也一并奪走。

最后他脆弱的像個孩子,心酸地說:“我再也沒有安身之處了”。

護理師將他擁進臂彎,溫柔地安撫:“放輕松,放輕松,過一分鐘你就沒事了……”

這一幕,成了全片最催淚的場景之一。

躺在護理師肩上的安東尼像個孩子

盡管病人們有時會表現(xiàn)得跟孩子很像,但不同的是,孩子會一天天成長起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狀況卻只會越來越糟。

并且根據(jù)目前的醫(yī)學研究,這一疾病尚未找到治愈方法。

而任何人,都可能被病魔無差別地選中。

“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高琨在內的多位名人,都是阿爾茲海默病患者。

黃渤的父親也是一位病人,發(fā)現(xiàn)病癥時,已經到了中后期。

有一次,黃渤從北京回家鄉(xiāng)青島,父親像接待客人一樣熱情地迎接他。

媽媽問:老黃,這是誰呀?

父親說:這還考我,這是我的老戰(zhàn)友!

黃渤反復試探:你有沒有兒子?

父親支支吾吾,最后吐出了兩個字:沒有。

談及這件事,黃渤一邊擦淚一邊感慨:“其實你回頭想,他現(xiàn)在要能打你一頓,你得有多高興?!?/p>

這幾年,黃渤帶父親參加了綜藝節(jié)目的錄制,想借助鏡頭和網絡的影響力,喚起社會各界對阿爾茨海默病更多的關注。

節(jié)目中的餐廳請來一群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人做服務生。

他們工作起來非常認真,竭盡全力想把事情做好,但還是會出現(xiàn)一些小問題:

顧客明明點的是空心菜,戰(zhàn)永安爺爺卻轉頭在小本本上記成了雞毛菜。

戰(zhàn)永安爺爺記錯菜名/《忘不了農場》

顧客用完餐還沒付賬,爺爺卻已經給他打包好、一路送出門外,直到顧客自己開口,才記起買單這回事。

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來說,健忘猶如家常便飯,是一種最明顯的表象病癥。

他們的記憶最終會回歸荒蕪,連帶著與家人幾十年的情感羈絆,一起忘記。

他們會記不起親人的臉龐、名字,記不起所有愉快的、不愉快的記憶……

“就像大腦中,下了一場大雪。”

電影里,最令安妮失落的一件事,就是她回到家,安東尼沒有認出她。

遺忘、痛苦、蒼白、沉悶、混亂……這些殘忍的詞匯,就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和他們的家人,注定要面對的現(xiàn)實。

患者無法抵抗這種病癥對自己身體及靈魂的蠶食。

就像電影中安東尼那句讓人心碎的臺詞:

“我感覺我的樹葉掉光了,風雨帶走了他們,樹枝再也抓不住他們?!?/strong>

03 愛是治愈一切的解藥

在今年9月21日(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xié)會(ADI)發(fā)布了一則《2021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

顯示全球目前有超過5500萬人患有認知癥,這個數(shù)字在2030年將達到7800萬人。

根據(jù)世衛(wèi)組織的定義,認知癥有許多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其中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一種,占到總數(shù)量的60~70%。

韓劇《我親愛的朋友們》劇照

而根據(jù)《2021年中國阿爾茨海默癥診斷行業(yè)概覽 》最新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 我國是全世界阿爾茨海默患者數(shù)最高的國家。

截至2019年患病人數(shù)已超過1000萬,且這個數(shù)字還在持續(xù)增加,到2050年預計將達到4000萬。

或許我們應該耐下心來,重新審視一次《困在時間里的父親》。

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跳出了往常只有“病人生病,親人遭罪”的常規(guī)視角。

讓我們走入安東尼的第一視角,切身地體驗一次病人的感受。體驗面對疾病和衰老時,我們的孤獨和無助。

孤獨和無助,或許是觀影結束后,許多觀眾最深刻的感受。

盡管安東尼有女兒和護工陪伴,卻時常感覺自己是孤身一人,站在冰雪中。

遺憾的是,每位阿爾茲海默病患者,最后都會步入這個“百年孤獨”的階段——

忘記時間,忘記空間,忘記親人,忘記自己。

隨著時間的流逝,所有人都會老去。從爺爺奶奶,到爸爸媽媽。

然后,就是我們自己。

人們對阿爾茨海默癥的恐懼,究其本質,其實是對變老的恐懼、對時間流逝的恐懼、對孤獨的恐懼。

還好,《困在時間里的父親》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味抵御恐懼的妙方——愛。

大女兒安妮并不是安東尼最愛的孩子,他更偏愛意外身亡的小女兒勞拉。

尤其神志退化后,他總是不加掩飾地流露出他對兩個女兒的厚此薄彼。

盡管如此,安妮仍無怨無悔地照料著安東尼。

哪怕父親誤會她要侵占他的房子,在外人面前對她言語刻薄,總是當著她的面念起妹妹的好……

她也仍順著父親,在每天為數(shù)不多的交流里,竭力維護父親的自尊。

然后在背地里,一個人偷偷掉淚,消化哀愁。

安妮一直努力地愛著父親。

正是她的愛,讓安東尼的生命有了意義。

如果說父親像一片搖搖欲落的樹葉,那她就是那支牢牢抓住葉子不放的枝椏。

拼命為其供給養(yǎng)分,用愛和耐心滋養(yǎng)它。

在韓劇《我親愛的朋友們》中,患了認知癥的喜慈,也是在小兒子敏浩的包容和關懷下,才逐漸與疾病和解,與自己失去的一切和解的。

就像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里這樣定義人的死亡——人一生有兩次死亡,一次是生物學上的死亡。

一次是在親人記憶里的“死亡”:被徹底遺忘。

如果世界上所有記得你的人都將你遺忘,那你在這世界上的痕跡才會隨之消失。

只要有人不愿放棄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們,就像安妮不放棄安東尼,敏浩不放棄喜慈,每一位子女不放棄自己的父母。

他們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孤獨。

如果時間是洪水猛獸,那家人就是堅定地站在老人和猛獸中間,手持燭火和寶劍的勇士。

他們點亮的愛之光,會為每一位病人、每個走向衰老的人照亮他們的余生。

而在這個世界上,也只有愛,可以超越時間的圍追堵截。

參考文獻:

1.WorldAlzheimer Report 2021 |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

2.Dementia,WHO,2 September 2021

3.《2021年中國阿爾茨海默癥診斷行業(yè)概覽》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槽值”(ID:caozhi163),作者:槽值小妹,36氪經授權發(fā)布。

關鍵詞: 這一 萬人 毀了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