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圖片 >
加強“攜號轉網”服務監(jiān)管 940萬人次轉網成功 2020-07-09 08:38:12  來源:北京商報

移動、聯通和電信,哪家優(yōu)惠選哪家。據工信部7月8日披露的最新統(tǒng)計,自去年11月底攜號轉網服務正式施行以來,至今共有940萬人次轉網成功。

攜號轉網的初衷在于促進運營商提升服務質量。而在近8個月的實施過程中,各家運營商為爭取用戶使出了渾身解數,甚至出現了不少違規(guī)行為,亂象叢生。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7月7日召開的“攜號轉網”服務監(jiān)管電視電話會議指出,現階段“攜號轉網”服務在思想認識方面、行動落實方面和能力建設方面,仍與用戶預期存在一定差距。未來將進一步加強“攜號轉網”服務監(jiān)管。

“寬進嚴出”

不少用戶高呼攜號轉網“難”,但運營商表示“我們也不容易”。“轉”,意味著用戶的流動。為了最大程度減少用戶流失,爭取用戶流入,三大運營商花樣百出。

1月5日,宋女士辦理攜號轉網業(yè)務,從聯通轉投移動。她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移動營業(yè)廳工作人員為她提供了專屬轉網用戶的優(yōu)惠:為期兩年的28元套餐,包括200兆的家庭帶寬網絡,30G流量和1500分鐘通話時間。

“轉完不到幾小時,辦卡的聯通營業(yè)廳就給我打電話,問我轉卡原因,移動還回訪了幾次問我滿不滿意。”宋女士說。

不但提供各種優(yōu)惠鼓勵用戶轉入,各家運營商也想盡辦法防止用戶轉出??稍谶@個過程中,運營商也難免出現服務失范和缺位的情況。

2月28日,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發(fā)布的《關于河南省、山東省部分地方電信企業(yè)攜號轉網政策落實不到位的督查情況通報》指出,部分地方電信企業(yè)存在人為設阻、拖延攜轉等問題。兩省通信管理局依法依規(guī)對違規(guī)企業(yè)進行追責處理,河南、山東兩省電信企業(yè)省公司黨委研究決定,分別對28名省、市和區(qū)縣公司相關責任人給予免職、記過、警告和誡勉談話等處理,對兩家地市公司給予通報批評。

通報中提及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違規(guī)增設在網優(yōu)惠業(yè)務,限制用戶攜號轉網需求;限制“靚號”用戶轉網,或要求收取高額違約金;線上線下答復內容不一致,致使用戶咨詢政策耗時耗力。

7月8日下午,北京商報記者致電中國移動表達轉網需求。移動客服表示,機主號碼之前享有校園優(yōu)惠套餐,不符合轉網條件,須持本人身份證去歸屬地營業(yè)廳取消套餐后方可辦理轉出。此外,移動客服人員還詳細詢問了轉網原因,再三強調轉網后以往的優(yōu)惠與積分將全部清零,希望謹慎考慮。

根據工信部通報,今年一季度各地通信管理局對攜號轉網服務中出現問題的電信企業(yè)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3件次、責令整改通知32件次、進行通報批評50件次、約談提醒72件次。

靚號與合約

對運營商而言,攜號轉網造成的損失不只是用戶流失這么簡單。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靚號與合約的存在也是影響運營商落實攜號轉網服務的主要原因。

靚號在第三方市場坐享高價。今年6月,由于原使用者因欠款2800余萬元破產,陜西榆林神木市人民法院曾拍賣尾號為77777的手機號,起拍價為148123元。

在2月底的通報中,對“靚號”用戶轉網的限制尤為突出。據通報,2019年11月,某手機尾號為3333的電信用戶,因住所不能接入電信寬帶,申請攜號轉網,卻被新密市東大街營業(yè)廳告知其手機號碼是“靚號”,無法辦理攜號轉網。而后,鄭州市人民路營業(yè)廳告知用戶,“靚號”攜轉需繳納6萬多元違約金,且交違約金也不保證可以攜轉。

“用戶和法院都承認靚號的價值。但工信部不承認,也不讓運營商買賣靚號。”付亮介紹,運營商的號碼使用權以一萬個為單位向工信部付費,所有號碼一視同仁,但在攜號轉網之后,號碼原歸屬的運營商無法再向用戶收取服務費,但仍需向工信部支付使用費。

付亮認為,工信部沒有解決靚號的價值是運營商覺得不公平的原因之一,也加劇了運營商對靚號轉網的阻撓。

而另一方面,為留存用戶,運營商也會降低成本,和用戶以優(yōu)惠形式簽訂固定期限的套餐合約,并協(xié)議期限內不能轉網。

李女士就因套餐合約被湖南聯通客服告知無法轉網。李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她所辦理的業(yè)務是聯通與騰訊聯合推出的大王卡,在49元月費基礎上享受兩年的騰訊視頻會員服務,因此期限內不能辦理攜號轉網,轉入其他運營商。

“如果要轉網,合約怎么解除?違約金如何收?”付亮提出,如果用戶在合約期內提出轉網要求,實際是屬于違約,對運營商造成了損失,而目前工信部對此類合約的處理沒有明晰的依據,一定程度上也使攜號轉網服務受到阻礙。

拼服務

據工信部數據,2020年5月,全國移動電話用戶數為159236.9萬戶。付亮表示,“這代表人均不止一個電話號碼,大多數擁有兩個號碼的人會選擇不同的運營商,用戶的轉網意愿實際上沒那么強”。

據付亮分析,用戶轉網意愿的影響因素主要分為四個:資費、信號覆蓋率、服務質量和附加權益。

自工信部制止惡意價格競爭以來,三大運營商的資費水平相差無幾,以最新的5G個人套餐為例,移動、聯通和電信的月費價格分別為128元、129元和129元,主要含括30G國內流量和500分鐘的語音通話時長。

價格戰(zhàn)已然無法打響,各運營商在信號覆蓋質量和范圍、套餐的豐富性和便捷性上的差異成為用戶考慮的關鍵因素,而近年來各家運營商與其他企業(yè)合作,為用戶提供的視頻會員等附加權益也成為吸引用戶的重要手段。

歸根結底,攜號轉網的目的不再于提高“轉網人次”,而在于競爭倒逼,推動三大運營商提升服務留住用戶。

關鍵詞: 攜號轉網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