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維權 > 調查 >
走出課本 這種力很“魔”性 2018-04-12 15:15:25  來源:

“中學所學的固體間摩擦力,研究已相對成熟,但并不是沒‘空間’。比如,決定摩擦力的關鍵因素中,存在‘接觸面積’和‘接觸線’之爭。我們研究的是生活和生產(chǎn)中極為常見的液滴,在固體表面上的運動,及發(fā)生的摩擦阻力變化。當然,固液間摩擦力研究,未知可探‘空間’很大?!苯?,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博士后郜楠,就科技日報記者問及其發(fā)表在《自然·物理》上的一篇固—液間摩擦力研究論文時,作出如此表述。

借此話題,記者與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物理研究人員談及他們“飯碗里”的摩擦力,得到的回答大體分為兩類:“印象仍停留在中學課本里”;摩擦力研究“水太深”,自己不算“專業(yè)”人士,不便作答。

很顯然,生活中的“摩擦力”,不再是中學課本里那個“骨感”的概念了。它變幻莫測,充滿“魔”性。因為“摩擦”,還誕生了可細分到五花八門領域的交叉學科——摩擦學。

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摩擦”

1966年,英國教授皮特·約斯特(H.PeterJost)首次提出“摩擦學”,并將其定義為“研究相對運動表面間的摩擦、潤滑和磨損,以及三者間相互關系的理論與應用的邊緣學科”。這門被學科“邊緣”化了的摩擦學,與機械表面界面科學密切相關,涉及領域廣至傳統(tǒng)機械加工、交通運輸、航空航天、海洋、化工、生物工程……可謂,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摩擦”。

人類與“摩擦”做“斗爭”,源于它所帶來的驚人能源損耗。

據(jù)2015年統(tǒng)計顯示,摩擦能消耗掉全世界約1/3的一次能源(即天然能源),磨損可致使約60%的機器零部件失效,50%以上的機械裝備惡性事故源于潤滑失效或過度磨損。歐美發(fā)達國家每年因摩擦、磨損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約占其國民生產(chǎn)總值的2%—7%。作為制造大國,我國在生產(chǎn)與制造過程中,單位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能耗約為日本的8倍,歐盟的4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

這讓摩擦學的研究備受重視。畢竟,“摩擦”關乎能源,也可能嚴重制約一個國家高端裝備的升級換代與性能提升。摩擦學里的“三大件”中,摩擦研究,主要揭示摩擦力起源及其能量耗散規(guī)律等基本物理過程及機理;材料磨損研究,旨在揭示材料去除機制及影響因素,尋求潤滑、表面處理等技術,減少摩擦和控制磨損;潤滑研究,重在研制和正確使用潤滑劑和潤滑技術,是大幅提高機械效率、保證機械長期可靠的工作并節(jié)能的最主要技術途徑。

隨著摩擦學的發(fā)展,前沿研究已從宏觀領域深入微觀世界。從摩擦學分支研究中的部分基礎與應用研究新進展,或從某個角度,窺現(xiàn)摩擦力的“魔”性。

輪胎花紋里,藏著摩擦力“藝術”

“橡膠摩擦力是個非常有趣和實用的課題,在輪胎制造等許多領域有廣泛應用?!弊硇哪Σ亮ρ芯?0多年的德國于利希研究中心科學家博培森,認為常被大家忽略的摩擦力現(xiàn)象“奇妙無比”。譬如,對輪胎公司而言,通常要對制造出的輪胎質量進行逐個測試。但如果有一種模型,能靠譜地“預測”材料的摩擦性質,就能大幅省時省力。

關于橡膠摩擦力產(chǎn)生的主因,過去研究認為,取決于路面質地粗糙程度,及橡膠的自身黏彈性。不過近年,博培森團隊的一項研究顯示,橡膠輪胎在瀝青路面上滑行產(chǎn)生的摩擦力,還依賴于速度和溫度。這一新發(fā)現(xiàn)意味著,橡膠摩擦力的產(chǎn)生,還必須考慮橡膠分子鏈與路面反復的黏合、拉伸和釋放因素。

團隊還給出了計算橡膠塊和粗糙表面接觸面積的方法?!跋鹉z和地面真正接觸的面積其實非常小,對整只輪胎來說,大約只有一平方厘米的數(shù)量級?!辈┡嗌f。其實,這包含著不被大眾理解的“實際意義”:如幫助輪胎公司選擇適宜材料,制作出更高質量的輪胎花紋。

擺脫摩擦損耗,“超滑”是個新技能

2017年,第21屆材料磨損國際會議上,“潤滑磨損”的探討,特別吸引企業(yè)科研人員。畢竟,運用合適的潤滑條件改善磨損,能極大提高材料及結構的服役性能和壽命。與潤滑磨損相關的新技術新方法,能短時間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巨大效益。

在此領域,有一種能大大提高運動系統(tǒng)能源利用效率的“超滑”新技術?!俺?,通常指兩個物體表面間滑動摩擦系數(shù)在0.001量級或更小的潤滑狀態(tài)。自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它就吸引了摩擦學、機械學、物理學和化學等各界研究者的廣泛關注。

在利用石墨烯實現(xiàn)固體超滑領域中,清華大學的機械工程系和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lián)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等單位,設計并制備出了一款用于原子力顯微鏡的、鍍有石墨烯的微球探針,可實現(xiàn)石墨烯間微觀摩擦力測量。同時,他們獲得了擁有“魯棒”特性的超低摩擦:既能適于較寬范圍的載荷、濕度、掃描范圍及速度等實驗條件,也可維持較長時間的超滑狀態(tài)。該石墨烯探針還能在六方氮化硼晶體等其他二維材料上獲得超滑,實現(xiàn)異質二維材料間的摩擦測量。

能“上天”的材料,要經(jīng)得起摩擦力考驗

空間運載機構(運載火箭等)和飛行器(人造地球衛(wèi)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空間探測器等)中的部分材料,在相對運動過程中會產(chǎn)生摩擦磨損?!翱臻g摩擦學”由此誕生,其中僅“材料”的研究,便很讓人“頭疼”。

在空間應用中,涉及摩擦磨損的材料,統(tǒng)稱為空間摩擦學材料。這些能“上天”的材料,生存環(huán)境極為嚴苛,要經(jīng)受住如高真空、原子氧、微重力、宇宙射線和高低溫等空間服役工況,摩擦磨損行為復雜性呈指數(shù)上升。一旦這類材料經(jīng)不起摩擦磨損的考驗,后果很嚴重。如“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與大氣間的高速摩擦,產(chǎn)生過度高溫,使機外隔熱瓦受損而遭遇解體墜毀。

“傳統(tǒng)摩擦學材料,在空間極端復雜環(huán)境下易產(chǎn)生冷焊、熱疲勞和表面侵蝕等破壞,地面優(yōu)良的摩擦學性能得不到發(fā)揮。隨著空間研究的不斷深入,大量新型空間摩擦學材料需要不斷被研制與開發(fā)?!敝心洗髮W粉末冶金研究院教授姚萍屏說。美國、歐洲、日本及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qū)的航天部門,均成立了專門機構,開展空間摩擦學及其材料的基礎性研究。

我國在此領域也頗有進展??臻g對接裝置是航天器與航天器、或空間站交會對接的關鍵部件,制造對接裝置的摩擦材料,一直是各國“高保密級”技術。中南大學研制出的銅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使我國進入了少數(shù)能提供對接機構摩擦副材料的國家行列。以此制造的摩擦副,也成功應用于神舟八號、九號、十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天舟一號”太空實驗艙的在軌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機構與轉位機構中。

“我們亟須改進空間環(huán)境地面模擬試驗設備,研究相關理論,建設數(shù)據(jù)庫,為實現(xiàn)對空間耐磨和空間減摩材料的設計改進提供保障?!闭劶斑@一領域的“未來”,姚萍屏說。

關鍵詞: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