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維權 > 調查 >
京津冀工傷保險開展互認互聯互通 2018-07-22 10:32:51  來源:第一財經

京津冀三地將在工傷認定、工傷勞動能力鑒定和工傷醫(yī)療康復三方面開展合作。

7月17日下午,《京津冀工傷保險工作合作框架協議》簽字儀式在河北雄安新區(qū)市民服務中心舉行。

協議明確,符合以下三種情形之一的參保人員,受到事故傷害的,可適用于此協議,即:所在機構單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過程中,搬遷至天津市、河北省境內,其單位注冊地、工傷保險參保地仍在北京市的;所在機構單位為京津冀的機構單位到注冊地、參保地以外的另外兩地所設立辦事機構、分廠、生產經營地的;所在機構單位為京津冀的機構單位,本人因工程建設項目,到另外兩地承擔工程施工任務的。

協議提出,三地可相互委托對事故傷害進行工傷認定的現場調查核實事宜,調查結果互認并轉交委托方。三方建立相互委托勞動能力鑒定制度,工傷職工、用人單位經協商一致,可就近委托經營地地市級以上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對委托鑒定結論不服的,回參保地申請重新鑒定。鑒定項目以傷殘等級鑒定為主。三方互認對方簽訂的工傷醫(yī)療康復協議服務機構。根據工傷職工的醫(yī)療康復需要,在企事業(yè)單位較為集中的地區(qū),三方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雄安新區(qū)各確定1-2家協議機構,適時推進上述京津冀工傷協議機構的異地管理。

北京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北京市推進工傷保險參保擴面和工傷醫(y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現了工傷保險制度全覆蓋,并不斷提高工傷醫(yī)療待遇保障能力和工傷人員定期待遇水平。隨著京津冀協同發(fā)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向縱深推進,特別是雄安新區(qū)、曹妃甸協調發(fā)展示范區(qū)、北京冬奧會等重點地區(qū)和項目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京津冀區(qū)域內機構和人員流動愈加頻繁,用人單位注冊、參保地與工作生產地分離的情況日益增加。《京津冀工傷保險工作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將進一步推動三地工傷保險合作,充分保障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

為確保協議落實,三地將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圍繞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待遇經辦等合作項目,定期溝通情況、交流經驗、開展案例分析,逐步推進三地工傷保險政策、標準的統(tǒng)一。

同時,加強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待遇標準方面的研究,進一步完善三地工傷保險政策。充分發(fā)揮各地信息化建設優(yōu)勢,以點帶面,逐步推動三地工傷保險工作信息互聯、互通,為三地工傷保險合作提供信息保障。

關鍵詞: 互聯 工傷保險 京津冀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