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資料圖)
古詩“盛年不重來”的下一句是什么?
一日難再晨。
此詩句出自魏晉陶淵明《雜詩》
原文: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拆橡勵,沖寬歲月不待人。
譯文
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
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
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共飲。
青春一旦過去便不可能重來,一天之中永遠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并不等待人。
賞析
這首詩起筆即命運之不可把握發(fā)出慨嘆,讀來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繼而稍稍振起,詩人執(zhí)著地在生活中尋找著友愛,尋找著歡樂,給人一線希望。終篇慷慨激越,使人為之感奮。全詩用語樸實無華,取譬平常,質如璞玉,然而內蘊卻極豐富,波瀾跌旅判旁宕,發(fā)人深省。
盛年不重來后面一句是什么
盛年不重來的下一句是:一日難再晨。
附:
【全詩內容】
雜詩
朝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
原文: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作者介紹】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山態(tài)早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
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
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共飲。
青春一旦過去便不可能重來,一天之中永遠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并不等待人。
注釋
①蒂(dì帝):瓜當、閉扒果鼻、花與枝莖相連處都叫蒂。陌:東西的路,這里泛指路。這兩句是說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
②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經久不變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壯年之身。這句和上句是說生命隨風飄轉逗雀,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③落地:剛生下來。這句和下句是說,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
④斗:酒器。比鄰:近鄰。這句和上句是說,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共飲。
⑤盛年:壯年。
⑥及時:趁盛年之時。這句和下句是說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并不等待人。
盛年不重來的下一句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伍數戚晨。
雜詩
作者:陶淵明 (魏晉)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畢歷時當腔陵勉勵,歲月不待人。
以上就是小編對盛年不重來的下一句是什么的相關信息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
- 環(huán)球今日報丨盛年不重來的下一句是什么(盛年不重來后面一句是什么)
- 解鎖品牌營銷新方式,小紅書春日IP #走進22度的風里 浪漫收官
- 每日看點!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一季度末保險公司總資產28.4萬億元 較年初增長4.5%
- 環(huán)球簡訊:產業(yè)物流一周回顧 | 華安張江光大園REIT重要租戶關停退租
- 王府井(600859.SH):今年1-4月客流提升9%左右 達到預期水平-世界動態(tài)
- 健康英文單詞縮寫_健康英文單詞
- 高三家長要警惕,這四個平臺的信息很關鍵,為孩子保駕護航 每日熱文
- 六個月寶寶喝奶量_4個月寶寶奶量是多少
- “中亞情緣”中國影視節(jié)目中亞熱播
- 【時快訊】“中亞情緣”中國影視節(jié)目中亞熱播
- 2023北京西城區(qū)初中入學特色/寄宿/民辦學校報名操作指南 環(huán)球熱頭條
- 今日報丨2023北京西城區(qū)初中入學意向填報時間是什么時候?
- 全球消息!2023北京西城區(qū)外區(qū)小升初特色學校入學報名時間安排
- 全球快播:“中亞情緣”中國影視節(jié)目中亞熱播
- 美媒:一輛汽車沖入梵蒂岡教皇宮庭院 司機被逮捕_今日聚焦
- 今日熱議:5月19日龍虎榜:2.8億搶籌全志科技 機構凈買入14只股
- 每日關注!韓媒:韓國政府將派團赴福島考察核污染水排放
- 俄國防部公開畫面:防長紹伊古視察扎波羅熱方向一俄軍前線指揮所-天天微資訊
- 5月19日北向資金最新動向(附十大成交股) 全球消息
- 天天熱點評!漫評美國“泄密門”之三:世界馳名“雙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