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焦點分析 | 藥明生物進入美國UVL清單股價閃崩,被限制進口的“卡脖子”技術難在哪 2022-02-09 09:11:14  來源:36氪

2月7日,美國商務部將33家中國公司列入“未證實名單(Unverified List,UVL)”,其中CDMO企業(yè)藥明生物(02269.HK)上海、無錫兩家子公司在列。對藥明生物而言,主要受進口限制的產品包括生物反應器等有潛力制造生化武器的相關容器、化學品,具體而言,即生物反應器的部分硬件控制器、超濾膜包(中空纖維過濾器)。

受此影響,市場如驚弓之鳥:藥明生物盤中一度跌至30%,并于8日午間停牌,稱“待刊發(fā)構成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藥明康德也被消息誤傷,A股跌停、H股一度大跌26%,緊急聲明“未被列入UVL”,股價漸次上揚,收盤跌幅縮至11.36%。

面對這一黑天鵝事件,藥明生物表示:律師團隊正準備9日與美國商務部門的談判,希望對方可以派中國團隊到場檢查,盡快將公司名UVL名單中移除。對具體業(yè)務影響上,表示藥明生物上海、無錫的10萬升產能已建設到位,無需采購生物反應器硬件設備;超濾膜包可通過采購歐洲、日本等供應商的耗材,進行替代。其它需擴產的子公司不在UVL名單上,因此不會受到限制波及。

對于被限制出口的兩項“卡脖子”技術,在2月8日上午的投資人交流會上,藥明生物CEO陳智勝博士表示,生物反應器的部分硬件估計半年到一年可以做出來;超濾膜包的國產化周期會更長一些,可能需1-2年。

一位投資過生物制藥膜技術企業(yè)的投資人告訴36氪,生物制藥的超濾耗材一直被進口壟斷,受新冠疫情影響,供應鏈穩(wěn)定性降低,貨期也被拉長,所以一些制藥企業(yè)開始接受國內個別企業(yè)的超濾產品。目前,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國際供應商有:美國思拓凡(丹納赫收夠GE生物醫(yī)藥成立)、默克密理博、德國賽多利斯、美國瑞普利金、日本旭化成等。

為什么是藥明生物?

早在去年12月,就有消息傳出美國商務部將數(shù)家中國生物醫(yī)藥公司列入“實體名單”,CRO板塊遭遇閃崩,但12月18日發(fā)布的實體清單并不涉及CXO企業(yè)。

時隔一個多月,2月7日,藥明生物剛剛發(fā)布正面業(yè)績預告:2021年歸屬于公司權益股東的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98%以上,8日便遭遇“黑天鵝”。

相比于被視為“禁運名單”的實體清單,UVL(未證實名單)的限制嚴格度有一定下降,主要是向UVL名單所列的采購商、中間收貨人、最終收貨人或最終用戶,出口、再出口或轉讓美國原產物項時,不得享受任何許可例外,且必須出具“UVL聲明”。

之所以被列入UVL名單,交流會上藥明生物CEO陳智勝博士表示“過去幾年,藥明生物的設備采購量比國內別家多幾十倍,占據(jù)國內的一大半。”這成為美國商務部無法在其先前交易中,確認物品最終用途的當事方的原因之一。

2017年后,藥明生物通過自建、收購的方式快速擴張商業(yè)化產能,2020年總產能約5.4萬升,2021年快速提升至15萬升;目前在國內CDMO行業(yè)市場份額超過70%。這也意味著藥明生物在上游設備、耗材方面的采購量也相應激增。

陳智勝強調在UVL清單公布前,藥明生物無錫工廠的9萬升產能、上海工廠的1萬升產能已建設完畢。且公司合規(guī)合法,并不存在轉售行為。美國律師團隊已在緊鑼密鼓地工作,準備2月9日跟美國商務部開始談判。

其還表示,早在2019年,美國商務部就曾提出要對藥明生物進行物品最終用途檢查,公司已經與之溝通了18個月,且對檢查持積極配合態(tài)度,但由于新冠疫情等影響,對方一直未能成行。

2019年4月,美國商務部曾宣布將44家中國企業(yè)、學校列入UVL名單,后續(xù)經過其對相關企業(yè)的最終產品用途、最終用戶的真實性審核,2019年7月,三安光電、逸飛激光等8家企業(yè)經檢查后,被移除UVL名單,可恢復與國際產業(yè)鏈上相關的美方企業(yè)正常商業(yè)往來。

8日,藥明生物公告表示:隨時歡迎檢查;并在采取臨時措施,以便在檢查前將兩家子公司從UVL名單中刪除。對于移除清單的時間,陳智勝表示“幾個月能解決”。

終須直面的卡脖子技術,難在哪里?

對于藥明生物已建成的無錫、上海工廠而言,短期內不需再采購生物反應器的硬件控制器,但超濾膜耗材卻仍是繞不開的問題。陳智勝表示,當前藥明生物采購的超濾膜包大約一半來自美國、一半來自歐洲,成本沒有顯著差別。

但是,在藥品GMP生產過程中,設備、儀器、生產工藝及與藥品接觸的包裝材料等發(fā)生變更時,需要經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批準后,才能實施變更。過濾器供應商的改變,也屬于需要報備變更的事項。公司表示對于已商業(yè)化生產的產品,需要一個大的變更;不同項目變更的法規(guī)要求不同,報備流程和時長也不同,會由QA(Quality Assurance)人員做詳細評估。

對于變更周期,上述投資人告訴36氪,相比于純化材料,過濾相關產品對整個生產的重要程度會小一些,肯定不需重新做臨床試驗,內部進行一些實驗和性能研究,報備變更時間可能在半年左右。

這也意味著,更換超濾膜包的供應商,對于藥明生物而言,還是會帶來行政報備審批的波折。

來源:廣發(fā)證券

近幾年,隨著生物醫(yī)藥行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藥企研發(fā)、生產的增長動力,也帶動了產業(yè)鏈上游的需求。細胞培養(yǎng)和分離純化等環(huán)節(jié)涉及的培養(yǎng)基、色譜填料/層析介質及過濾器等,國產化率普遍不高,基本被跨國企業(yè)壟斷。

具體到本次事件涉及的超濾膜包,其核心難點在于超濾膜。首先,濾膜孔徑必須具備均一性,由于要進行不同產品的濃縮或者分離,濾膜的孔徑不同,根據(jù)截留分子量劃分,從1k、5k到300k、500k、1000kDa不等。簡單理解,假如均一性不足,膜上有的孔大、有的孔小,過濾截留下來的東西純度就不能保證。

再者,生產超濾膜的高分子材料通常是聚醚砜,由于分離純化的產品基本都有生物活性,對膜材的親水性、生物相容性、吸附性等也有要求。“比如說100個分子去過濾,很多分子沉淀在膜上,就會導致?lián)p失很大、得率特別低,這也是不行的?!?/p>

該投資人表示,即便現(xiàn)在各類原材料可以采購,但用怎樣的配方、儀器設備和生產工藝,做出適用于生物制藥的超濾膜,當前少有國內企業(yè)能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突破。另外,在產品性能上,國產超濾產品與進口尚存在一定差距,“也有聽到反饋,國產的膜包有時會出現(xiàn)漏液的情況?!?/p>

據(jù)了解,目前國內有生物制藥過濾業(yè)務的企業(yè),包括科百特、關懷醫(yī)療、杭州九嶺等,具備技術能力的標的并不多。其中,成立于2003年老牌微孔膜、過濾器企業(yè)科百特,最初主要是服務微電子等行業(yè)。在2017年收購了一條GE的生產線,且推出了過濾的切流向系統(tǒng),生物科學事業(yè)部快速擴展起來,目前在化藥領域應用已比較廣泛。據(jù)了解,目前市場上國產的平板超濾膜包,主要由科百特供應;中空纖維膜材當前已出產品,客戶在進行小試。

結語

2021年上半年,藥明生物CDMO業(yè)務主要聚焦在北美、中國和歐洲市場,收入占比分別為49.7%、26.3%、22.5%,受疫情恢復和新冠項目拉升,北美業(yè)務增長149%。CDMO海外業(yè)務轉移的趨勢明顯,此次UVL名單事件將如何影響藥明海外客戶的行為選擇,仍待觀察。

此次事件后,生物醫(yī)藥產業(yè)鏈上游的供應安全問題再次引發(fā)重視,近年隨著國內相關底層技術的發(fā)展、企業(yè)供應能力的提高,各垂直細分業(yè)務都有新銳企業(yè)出現(xiàn)、參與創(chuàng)新,但如超濾/納濾等材料和技術,即便原材料可以海外進口,從配方突破到工藝優(yōu)化、再到上市銷售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關鍵詞: 焦點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