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城市生活 >
敦煌藝術展“常展常新”:從佛教藝術到壁畫里的“人間萬象” 2022-11-29 17:55:53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2022年11月,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主任羅瑤接受中新社、中新網(wǎng)記者專訪?!⊥跄劣辍z

中新網(wǎng)蘭州11月29日電 (記者 丁思)“敦煌藝術的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宗教藝術上,還體現(xiàn)在東西方人們交流交往的多元性?!倍鼗脱芯吭憾鼗褪呶奈锉Wo研究陳列中心主任羅瑤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網(wǎng)記者專訪說,舉辦敦煌石窟藝術展,更要將敦煌壁畫中的“人間萬象”提煉出來,通過數(shù)字技術的運用,還原其價值,立體化呈現(xiàn)給海內(nèi)外觀眾。


【資料圖】

敦煌石窟藝術作為世界文化瑰寶,有著千余年的歷史。不同民族與多種文化在敦煌交匯、交流、交融,形成了多姿多彩、豐潤厚重的敦煌文化。莫高窟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延續(xù)時間最長、內(nèi)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藝術最精美的石窟寺遺址,是古絲綢之路多元文化交融和文明互鑒的結晶。

2022年8月29日,“文明的印記——敦煌藝術大展”在北京揭幕。圖為展覽現(xiàn)場。 敦煌研究院供圖

由通識展到專題展:呈現(xiàn)壁畫里的人間百態(tài)

“敦煌藝術展覽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40年代,早期國內(nèi)一批年輕藝術家前來敦煌考察,對敦煌石窟壁畫震撼不已,一邊考察一邊臨摹、速寫,返回后便開始辦大小不一的展覽?!绷_瑤說,這是敦煌石窟藝術最早的展覽雛形。

1948年,時任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的常書鴻在南京首次舉辦大型敦煌藝術展,旨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也希望借此讓更多人關注和保護敦煌莫高窟。1951年,在故宮午門舉辦展覽。1955年,“敦煌展”第一次走向海外赴印度、緬甸,精選了大批壁畫臨摹復制品,隨后還前往波蘭、捷克斯洛伐克、蒙古國等國家設展。

羅瑤說,早期的外展更側重國家之間開展文化交流的意義,展品多為珍貴文獻、壁畫臨摹復制品,有大幅的經(jīng)變畫、單體佛像菩薩、復制彩塑、洞窟照片等,旨在讓更多人了解敦煌石窟藝術,知曉敦煌故事。

2022年8月23日,“敦煌:千載情緣的故事”展覽在香港開幕。圖為展覽現(xiàn)場,嘉賓們一同觀展。 敦煌研究院供圖

20世紀80年代,敦煌學蓬勃復興,敦煌研究院對外交流展覽日漸增多,展覽的主題、方式等都進行了創(chuàng)新。

“展覽不能僅是通識展,還要有專題展覽?!绷_瑤說,1988年,該院探索進行大型專題性藝術展覽,“中國西夏展”首次走進日本,包括西夏壁畫、文獻、莫高窟出土的西夏文佛經(jīng)等,這是基于敦煌學家們的最新研究成果。

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經(jīng)在美國、英國、意大利、法國、德國、日本、印度、土耳其、蒙古國等20多個國家和中國港澳臺地區(qū),舉辦過敦煌藝術展。

未來,展覽將更加側重“敦煌壁畫里的人間萬象”,體現(xiàn)人文交流的多元性。羅瑤說,展覽不再只呈現(xiàn)菩薩、伎樂天、飛天等宗教人物畫像,而更加側重挖掘敦煌壁畫中中古時期人們的生活百態(tài),包括他們的服飾、妝容、家具、建筑、交通工具、日常生活等,這些都是歷史的真實呈現(xiàn),不是畫家的憑空想象。通過對這些具體內(nèi)容進行跨越時空的梳理和比較,體現(xiàn)各民族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過程。

從數(shù)字化到智能化:注重參與,拉近與觀者距離

2022年8月18日,“燦爛記憶:從美索不達米亞到犍陀羅——東方文明古國冶金術展”在敦煌研究院揭幕?!《鼗脱芯吭汗﹫D

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于1994年建成,占地面積20000余平方米,承擔著典藏研究、展覽展示、公共教育、導賞服務等職能。

“舉辦展覽,并不是簡單地把展品進行排列、再寫上簡單的文字說明?!绷_瑤說,每一次展覽,從展品遴選、展覽內(nèi)容構建、文案設計、展覽的藝術形式表達等都是基于敦煌學專家的研究成果,展覽是對敦煌石窟藝術的二次解讀和多元闡釋,更是對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解讀和延伸。

不同文化的雙向溝通是敦煌展覽的特征,對人類文化藝術交流互通的探索也是敦煌研究院一直致力的目標。

“通過找尋敦煌壁畫里的多種圖案,從人們的服飾穿著、建筑、交通、使用工具等多個生活場景來呈現(xiàn),讓海外觀眾看到,雖然我們身處不同國家,但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绷_瑤說,頻赴海外的敦煌藝術展,拉近了不同文化背景國家民眾間的距離,以文化為橋梁,實現(xiàn)民心相通。

為了更好呈現(xiàn)壁畫中的形態(tài),還要依靠科技要將這種“煙火氣”立體還原出來。

“我們正在探索使用裸眼3D技術,實現(xiàn)展覽的數(shù)字化向智能化轉變。”羅瑤透露,目前,AR技術已成熟運用于線上展覽中,目前已實現(xiàn)4個復制洞窟的VR虛擬導覽;未來將探索實現(xiàn)裸眼3D技術,可以實現(xiàn)陳展內(nèi)容在狹小空間呈現(xiàn)無限大,游客不需要佩戴眼鏡,只需要手指動一動,就可以放大、縮小,或者揮手劃掉,滿足沉浸式觀展體驗。

2022年11月,正在敦煌研究院展出的“千年營造——敦煌壁畫中的建筑之美”特展。 丁思 攝

從展陳到公益教育推廣:線上線下講述中國故事

復制洞窟、3D打印壁畫中的模型、數(shù)字化高保真復制壁畫精品……如今的敦煌文化藝術展“常展常新”,將其與當代觀念和技術相結合,讓觀眾在近距離欣賞宏狀瑰麗的敦煌藝術之美,還擁有多元感知于一體的豐富體驗,知其形也曉其意。

其間,敦煌研究院還將海外優(yōu)秀展覽引進中國巡展,或是和海外文博機構合作辦展,展現(xiàn)多元文化交流互鑒的史實。該院還打破地域限制,通過網(wǎng)絡舉行的“覺色敦煌——敦煌文化藝術線上展”正在臺灣高校進行公益展出。

截至2021年,由陳列中心策展的展覽已經(jīng)3次獲得“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國際及港澳臺合作入圍獎”的獎項。同時形成了“敦煌藝術大展”“覺色敦煌”等極具社會影響力和市場價值的展覽品牌,全面展示敦煌石窟文化藝術的多元價值。

羅瑤說,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巡展還以“展覽+講座+公益教育推廣”的創(chuàng)新模式,先后開展《莫高窟人與莫高精神》《有一種精神,因敦煌而生——傳承和弘揚“莫高精神”》等多場講座,為全國各地公眾深度解讀敦煌文化、生動解析“莫高精神”。研發(fā)配套的《“莫高精神”——1650知多少》《九色鹿的故事》《古建新生——覆斗頂模型制作》等公益教育推廣課程和活動,得到觀眾好評。

關鍵詞: 敦煌研究院 敦煌石窟 敦煌壁畫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